一头猪如何拯救人类?异种移植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术后,贝内特仍需要使用抗排异药物。“如果通过基因编辑、完全不用抗排异药,相当于人体内有一个抗排异药生产车间。万一出现机体发生变化、免疫抑制成为健康问题,机体自带的抗免疫排异蛋白分泌功能就会有害。”王维解释。
过多编辑基因,还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其中之一源自CRISPR-Cas9技术自带的“脱靶效应”,通俗理解就是“在错误的位置剪切”。编辑越多,或差错越多。
这可能破坏细胞的基本功能,导致3种结果。最好的情况是细胞死亡,不再往下遗传。第二种是致严重畸形,或基因表型出现差异,这样的培育猪会被淘汰。
学界最担心第3种情况:诱发恶性肿瘤。所以,基因编辑猪必须经过多代繁衍,以统计个体和种群的基因表型差异,并评估肿瘤发生率是否高于周围种群。
目前,王维的转基因猪已经繁衍到第四代,共200多头。对100多头进行二代测序,种群基因型很稳定,没有恶性肿瘤基因问题。最年长的猪已经8岁(相当于人类的40岁左右),没有显示肿瘤的发生。

一头猪如何拯救人类?异种移植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图片说明:2012年,中国长沙建成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家医用级(DPF)供体猪培育中心。/华声在线
伦理槛不难迈
目前,全球人源性器官供体仅能满足10%左右的移植需求。
“像(贝内特)这样一个破天荒的手术,我几乎能想象它可能引起的伦理争议。但我认为一旦异种器官移植在技术上的障碍被彻底攻克,伦理方面的阻力肯定会被冲散,在必死无疑和拥有一颗猪心的选择面前,有几个人会选择死呢?”外科医生、《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撰文表示。
在王维看来,代表患者的“最底层”,和代表主管部门的“最上层”,都已接受异种移植。“2008-2018年的10年间,WHO3次召开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研讨会,不断颁布和更新国际标准。过去提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落实,也有了结论。”
WHO高度重视并推动异种移植,主要原因在于全球供体短缺现状,而异种移植被认为可能是供体短缺的解决方案。
2020年6月11日,在第四次“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上,前卫生部部长黄洁夫表示,我国每年苦等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人,同期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缺口很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