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11)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图14 五方真文墓券刻石(拓本),北宋,成都东郊北宋张确夫妇墓出土。
除了西王母,夏禹在山岳与文字的道教神话传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古道教将大禹治水的伟业加以神化,认为禹之所以 “能凿龙门,通四渎”、 “川途治导”,乃因其在钟山得到天书的传授。[57]或说禹又将此天书封于包山,后被吴王于洞庭石室 “玉几上”发现 “素书一卷”,惊叹 “文字非常……其文篆书不可识”。[58]《五岳真形图》进一步反映了夏禹与山岳文字的关系。检视文字本《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各山形图的最高峰处,多有文字标示 “夏禹到此”(图 3),兼附山峰高度的测量指数,呼应了中世纪道教对夏禹巡行五岳、丈量高山、并命刻工将里数标示于石之圣迹的歌颂:
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晓,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摩五岳,诸名山亦然,其所刻之处独高耳。[59]
前引文所谓的 “科斗书”,即形似蝌蚪的文字图形,因其与大禹在名山刻石的传说有关,其神奇的字形遂形成后人想象与夏禹相关之天书的视觉特质。巫鸿在《废墟的故事》(A Story of Ruins)一书中讨论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上年代尚有争议的《禹碑》(图 15),[60]认为此碑的碑文虽说反映了大禹时代的蝌蚪文,[61] 但实乃后世想象古代天书、神迹后的物质产物,并成为十六、十七世纪出现在云南、浙江、四川、江苏、陜西和湖北等地之复制品的典范。李远国在讨论大禹崇拜与道教文化时亦论及此碑,认为此碑文的字体似是 “道教的天书云篆,亦即一种图语似的符箓”,进而推测《禹碑》可能 “为道士所作”,其 “内容应为灵宝天文”。[62]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


图15 禹碑,取自巫鸿《废墟的故事》,页 71 ,图 1.46。
(三)入山
道教的山岳诚然神圣且充满天然宝藏,但入山并非易事,在到达这些圣境之前,修行者若不作万全的准备,即可能遭遇到自然力量的侵害。[63]葛洪(283-343) 所著之《抱朴子内篇》论及登山之道时,就警告有意入山者不可轻忽入山的挑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