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受之四十年一传,传之歃血而盟,委质为约。诸名山五岳,皆有此书,但藏之于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44]
承续这个观念,六朝道教学者陆修静首次以 “洞”的观念为图书编目的单位,将道经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合为 “三洞”,奠定了此后道教图书以至于明代《道藏》编目的基本体系。[45]
推究洞穴与道教文书之密切关系,尚可追索到道教的天书观,将神圣文字解释为宇宙开创时由妙气凝结而成的天象。[46]道教的天书观念承继了古代的谶纬思想, 如示现天命的河图、洛书等神秘文书,由龟、马、龙等神物负书而出于河中或水中。唐代敦煌文书的《瑞应图》卷(P.2683),即为一图文并茂的例子,其中一景即描绘一神龙负卷状河图出于莲池(图 11)。[47]值得注意的是,道教天书以山、尤其是洞穴为背景的选择,有别于为河图、洛书等神圣经典以水为示现场景的范例, 这或可视为中古道教在吸收古代谶纬传统后的再创新。[48]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


图11《瑞应图》卷(敦煌 文 书 P. 2683) ,唐,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取自《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册 17 , 238b。
透过天书论的解释,神圣文字与山岳遂在道教宇宙观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9]山岳不仅是神圣经典的隐藏处,也与神圣文字有着互换的角色。《云笈七签》所收的《王母授汉武帝真形图》一文就将五岳的形状比拟为文字:“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逶迤,形似书字。”[50]
《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附文中有一题为 “天地山川丘陵”的长条形道符(图12),[51]其粗犷纵横的笔画,貌似今人从飞机上俯视所见之山脊形状。这也呼应了南宋道士陈田夫在《南岳总胜集》里所提到数种《五岳真形图》形式的其中一种, 据说其图形类似 “五岳山骨,取其骨体之所像,枝干之所分”。[52]或许透过道教所见的山川丘陵,就像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学者感叹 “这感性的世界即为上帝用他的手指所写的圣书”,[53] 是天神俯视宇宙所见的神秘景象。传说西王母将《五岳真形图》传给汉武帝时,就提到《真形图》是透过太上道君之眼 “下观”的河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