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试问山岳何以在道教宇宙观里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古时期道教人士综合对地理、博物学的探索以及神仙思想的追求,[21] 对大地名山加以神格化为人间仙境的发展,可说与山岳成为道教宇宙观之主角互为表里。《人鸟山真形图》及《五岳真形图》的制作和流传,也应放在这样的宗教文化脉络下理解。此一建构庞大的山岳仙境,结合了虚构的乐土及实存的名山。虚构的十洲三岛,如昆仑山、蓬莱仙岛等,呈圆形状分绕中国。[22]而中土内实际存在的名山,则有所谓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其中也包括五岳。合起来看,便形成了始于魏晋、成于唐宋的福地洞天说。[23]
与盛行于中古时期的佛教净土往生思想相比,道教的仙境说因混杂了许多举步可及的名山胜境,即便是想象中的乐园,也环绕中国,是地表的横向延伸(lateral extension),对信徒而言或比远在天边的佛教净土更易到达。以山岳为主的人间仙境(earthly paradise)遂成为道教对中国宗教宇宙观的独特贡献。[24]道教徒遇仙、炼丹、修道、发现秘不可知的古道经、[25]乃至成仙等种种奇妙的宗教经验,可说都是以此神圣的山岳之境为其象征性的道场。直到今日,道士们作法事也称之为 “入山”,便是延续了这种山岳宇宙观,将道坛视为微缩的山形小宇宙。[26]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的山岳仙境不仅存在于外在的世界,亦透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运用在道教徒存思、吐纳、内丹的内在世界,将微缩版的福地洞天对应于人体内景中。[27]以东汉道教存思经典《老子中经》为例,举凡昆仑、五岳,都强调 “人亦有之”,将它们对应于体内的各部位。[28]直到宋代,这个存思的传统融入新发展的内丹思想,激发了道经中描绘福地洞天小宇宙的插图,如出自十二世纪内丹著作《修真太极混元图》之《人世七十二福地之图》(图 6)与《海中三岛十洲之图》(图 7),皆将身体内各气脉的据点想作对应于大宇宙的福地洞天。[29]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写真山之形:从“山水图”、“山水画”谈道教山水观之视觉型塑(上)


图6 《人世七十二福地之图》,宋,萧道存《修真太极混元图》,取自《道藏》册3,页96。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