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丨邱志杰《实验主义者》《失败者》《无知者》三部著作同时出版(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被忘掉的那些劳动就和被遗忘了的远方的苦难一样。忘掉这些,心灵已经麻木不仁了。
“仁”是两个人,也就是人际关系。我把它翻译成inter-individuals 。或者叫做“个体间性”。同时,“仁”还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对痛苦的感受力。我们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脚麻掉了,拿针扎在上面都感觉不到疼,那就是不“仁”。一个富人,感觉不到穷人的痛苦,这就是“为富不仁”。“仁”就是对他人的痛苦的感受力。
现代人这么玻璃心,并不是对痛苦过于敏感,其实是对他人的付出毫无知觉。没有高于生命的东西来牵挂,归根到底其实是自恋,用药物来麻痹并不是上上之策。为了健康,人们需要的,甚至都不是心理医生的开导,朋友的安慰和倾听,而是用劳动换来的生存,是对于世界的真实的认识,是理性。要把绝望受伤失败当作理所当然之事,生存是每天和毁灭的力量作斗争的暂时的小小的胜利,暂时维持这个存在,不断地迎接终极的失败。这种认知只有经由游戏体验和艺术经验来反复的经历,才有机会深深地植入人的心灵,成为一种前提。因此,尽管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痛苦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痛苦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自以为是世界上最苦的人,那不过是因为你的无知,比你苦的人大有人在。个人的痛苦唯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唤醒了我们对他人的痛苦的感受力,也就是将心比心的能力。
有能力将心比心,有能力感同身受。我们才有能力将暴虐的命运的重压累积成冲破旧世界的岩浆。
“仁”不只是善意还关乎苏醒。而“义”是尺度感,是行为的恰当。《说文》训“义”是“己之威義也”。威仪岀於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我是执戈者,这是一个扛着羊拿着仪仗的人。義之本訓謂“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則善矣。此与善同意,故从羊。“义”不是外在的规范的要求,它是心灵所感知到的一种呼唤。作为语义和意义的“义”,则是对这种尺度感的理解力。所以“仁”与“义”密不可分,先有“仁”心感受到世界和他人与自己的关联,使自己礼容各得其宜,从而在心中获得一种尺度感,由内而外地焕发出威仪。一个有威仪的人,怎么可能抑郁和狂躁?
现代医学,不教人去向外找到义所当为、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之事,不去帮一个人找到应尽的“义务”,只在个体的得失中斤斤计较于遭遇和感受、信号和解读,放任个人去陷于个人,教人做不仁不义之人,这条道路求健康永不可得!它的心灵强健能力,连传统宗教都远远比不上。使徒的救世信念,地藏菩萨大愿,都曾激发起多么强悍的生存力量和生命传奇,让传教者和朝圣者百折不饶,从不抑郁。在我看来,19世纪末传统宗教危机来临时的三位先知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的方案中,弗洛伊德最糟糕却最为大行其道。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唯有重新将青年带进社会,带进历史,才有健康可言。唯仁义者得健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