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唐代的孩子们在想什么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渌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咏鹅诗,《唐诗纪事》卷七说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今日几乎家喻户晓,老小成诵了。可惜留下的记载太少,无法还原诗人真实的少年生活,更不知道他受过什么教育,有过什么人生理想,为什么写这首儿歌。类似的少年诗人,今知大约有十多位,才情与作品稍显零乱,以后有机会再作介绍。幸运的是,近代以来,在丝绸之路要道上的敦煌藏经洞,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古墓群,在湖南长沙城北望城镇的唐代窑址,发现了大量唐代孩子的习字杂钞,有写经尾题、瓷器题诗,乃至于一些随意的涂鸦,其中许多都保存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从漠北到江南,地域如此广阔,文化几多隔绝,但其中许多作品则有大量雷同,令人不能不惊讶于文化传播之广泛普及。有关文本之详细叙录考证,可参徐俊《敦煌学郎诗作者问题考略》(《文献》1994年2期)、梁海燕《唐代俗体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拙文《八十年来的唐诗辑佚及其文学史意义》《从长沙窑瓷器题诗看唐诗在唐代下层社会的流传》(均收入拙著《唐诗求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等,在此不一一罗列。
本文仅介绍这些诗的一般内容,希望读者对此能有所了解。
一、唐代蒙学教育的内容
唐代教育分官学与私学,官学只有名宦子弟可以进入,私学则遍布州县,既有为国培养栋梁人才之责任,更多则是从识文断字的初等文化教起,告诉学生先贤事迹、先圣论说,这是树立典范,进而则包括人际来往之日常应酬、书写计算之生存能力、习字作诗之高雅情趣,乃至于信仰养生之人生追求。从目前可以看到的唐代民间通行的蒙学读物来说,有《千字文》这样以识字为基本目标,连带包括百科知识的通俗读本,也包括《太公家教》《辨才家教》一类以传达社会伦理道德为宗旨的思想读本,还有《记事珠》一类日用小百科知识文本,更有《古贤集》之类以表彰历代道德典范或英雄人物为主的通俗诗歌。敦煌远在边关,与中原、江东相比较,文化水平总体来说偏低,为进士、明经、制科等各种举业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目标还不甚显著,主要还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书写技能,适当学会古诗文常见典故的运用,都有很不错的成绩。
女子虽然不能晋身官场,但同样要走向社会,出嫁为人妻,侍亲持家,道德规范一点也不能疏忽。敦煌所出有《崔氏夫人训女文》,是写女子将嫁之际,母亲的规诫之言,说明“在家作女惯娇怜,今作他妇信前缘”,未嫁前娇惯成习,出嫁后就完全不同了。长辈的规诫第一是慎言:“欲语三思然后出,第一少语莫多言。”尽量少说话,如果要说也应再三想清楚后再说。其次则是要注意尊卑之序:“路上逢人须敛手,尊卑回避莫汤前。”敛手是表示低调礼敬,“汤前”通“荡前”,在人多的场合不要鲁莽,要遵守礼数。“外言莫向家中说,家语莫向外人传。”注意内外有别,外面传闻不要带到家里来,以免引起是非,家人的议论更不能向外人搬传。还有许多细节的交待,可见唐代女教的一般面貌。不过至今未见年轻女性的涂鸦,看来她们走向社会的机缘并不太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