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唐代的孩子们在想什么(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二、唐代孩子的进学愿望
敦煌是中西往来的孔道,三教并存,佛教影响最大,但官场伦理及学校教育又以儒学思想为主导,蒙学教育社会化的痕迹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进学为官是学子始终追求的目标。汉代韦贤曾说:“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艺文类聚》卷八三)这一精神通过历代师说,强烈地传达给所有的学子。在吐鲁番所出卜天寿《论语》钞本后所抄诗,有“高门出己子,好木出良材。交□学敏去,三公何处来”,大约是流传在边地的劝学诗,高门方能出贵子,好木方能出良材。第三句有缺文与误字,但末句很显豁,三公来自于人间,只有努力问学,才能达到目标。类似之诗还屡次出现在敦煌遗书中,今见斯六一四与北八三一七皆有此诗,录前者如下:“高门出贵子,好木出良材。男儿不学问,官从何处来。”后二句意思很明显,男儿学问的目标,就是做官,只有做官可以带来名誉与财富。
长沙窑瓷器题诗是民间工匠的作品,上面所题诗不是学童所书,但足以代表民间对于孩子们的期待。其中有这么几首:“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意念千张纸,心存万卷书。”“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年人。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鱼。劝诸行过众,修学至无余。”第一首是说万物自然,王道即基本的统治秩序应该普遍地遵守。遵循这样的王道之学,只有进学才能做官,不进学,无人做官,家族就没有希望。第二首说白玉、千金,不是真正的富有,只有饱读诗书,才能将所思所虑写成文字流传,方是真正的富足。第三首前两句起兴,要说的是古往今来的大道理,即男子立身于世,必须能读书识字,方能走上社会自立,不必再低声求人。第四首则说人生很短暂,不学习就会使自己成为困在涸泽中的枯鱼。
后两句更劝所有的人,活一天,学一天,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步伐。
敦煌毕竟是边地,对孩子们来说,三公毕竟很遥远,容易实现的理想是在本地谋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位。比如这个孩子:“学郎身姓□,长大要人求。堆亏急学得,成人作都头。”诗抄在北京图书馆旧藏位六八《百行章》后,署“庚辰年正月十六日,净土寺学使郎邓保住写记述也”,缺字或即邓字。这类诗常有通行格式的模板,抄者未必是作者。“长大要人求”,应该即长大不求人的意思。“堆亏”意思不明,似乎是说现在一切学好,长大可以作都头,都头是军队的将领,在动乱的时代,最有实权。
三、学郎诗所见孩子们的道德品格与文化修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