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currentVersion is IOS--> 何言宏 文学报
每当一个整数年来临,最扎心的表述莫过于“最老的XX后已经X岁了”。虽然在这个多元的文学时代里,作家并不认同自己被以代际划分,他们用写作的实践突破着代际的命名。但也有观点认为,所有人都脱离不了自己身处的时代,代际的划分是一代人区别与上一代人的迹象,展现了时代对作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效的。
今天夜读,小编找到评论家何言宏的一组“70后读札”,他从具体的文本切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横截面的方式呈现了生于1970年代作家的创作形态。从这种“微观”的剖析中,我们看到一代作家如何被时代所影响,又如何以写作对这个与世界对话,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刊于文学报2012年)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向死而在的村庄鲁敏《离歌》
鲁迅以还,一直到后来的余华与阎连科等人,现代以来的中国作家不乏书写死亡的大师,死亡书写也屡有佳作。而在女性作家中,有此胆略的,则是王安忆(例如她的《天仙配》)。现在,鲁敏也加入到死亡书写的队伍,写出了这篇阴森可怖的《离歌》。
不过《离歌》虽恐怖,却未达到“至极”。作品中的“三爷”,还有那个“彭老人”,虽然一个打小以来就专事丧葬并以此为生,另一个则“倾心死亡”,郑重——然而也是不无惶惑地——等待和筹备着自己的死。鲁敏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作家——类似沈从文的笔法和语调,书写了她的“东坝”两位老人的故事。像是沈从文一样,鲁敏也突出了这两位老人对“职务”的忠诚。他们在“职务”上生,在“职务”上死,显示出一种沉着、勇敢的生命姿态,这样的姿态,因此也让不无恐怖的这篇小说充满了光明。向死而在,鲁敏触及的是一个多么“哲学”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因为她的独特处理而让我们非常充分地领略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尊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