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我们怎样叙述父亲?李浩《镜子里的父亲》
“父亲”形象在中外文学史上经常出现,是很多作家热衷塑造的人物,而《镜子里的父亲》却以先锋小说的叙述方式初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父亲形象。在李浩的叙述中,“父亲”显得无用、失败,形象模糊,暧昧莫明,这也是作家选择以镜子的视角叙述“父亲”的主要原因——“所以我选择了镜子。我喜欢镜子,镜子,放置在侧面。我用镜子对准父亲,并且不止一枚:这样,我就有了多个父亲,有了不同的侧面——镜子使父亲从单一中解脱出来,成为复数,获得形象的繁殖。”不过,虽然如此,李浩笔下的“父亲”形象还是有一点相当明确,那就是他的孤独。“父亲”的孤独感是李浩集中书写的主要内容。
我能感觉到,李浩对“父亲”的叙述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除了“父亲”本身的模糊与复杂,其实还与作家本人的判断力、思想力或精神立场有关。如果叙述者本身的价值立场比较模糊,那他的叙述对象——不要说是对“父亲”,可能对于大多数的叙述对象都是如此的形象也会显得模糊。
还挺哲学的!
戴来《茄子》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技术方面,《茄子》堪称完美,如此简约和精细的叙述却搞进了那么多的男女人物和那么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而且一下子满足了那么多人窥视的欲望——这其中既有小说中的人物老孙、小龙父子,也有戴来,还有作为读者的我们。应该承认,我们都不那么高尚,都有难以根除的窥视的欲望。那么这样一来,擅写窥视的戴来在《茄子》中,在又很成功地展示了一番她的叙事才能的同时,更有意义的,是和我们一起对窥视这种社会性的精神心理现象做了一番小小的思考,所以说,《茄子》不仅有趣,还挺哲学的。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原标题:《16位生于1970年代的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此刻夜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