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残酷生存中的少年梦徐则臣《伞兵与卖油郎》
我一直以为,对于红五星、八角帽及军装、军裤、军用皮带的迷恋肯定终结于我们红小兵一代,随着19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上面的这些曾经具有超凡魅力的事物已经被其他取代,所以读了徐则臣的小说,我确实感到有点吃惊。徐则臣的年龄要小我许多,我没想到他的少年记忆居然还与我类似。如果没有切身的记忆,我想他很难写出范小兵这样的对于伞兵的迷恋。
范小兵的少年梦想不同于一般的从军愿望,而是要做伞兵,这样的愿望因此便有了一种飞翔的诗意。对他来说,现实中的生存太过残酷、太多屈辱。作为一位退伍军人,父亲老范的光荣是建立在残废—一种男人所特有的残废,与屈辱——的基础上的,母亲的与人私奔也因此端,因此可以想见,范小兵一家的生活到底会有怎样的不堪,所以说,我们毋宁可以将小兵的梦想看成是对生存的逃避与超越。
为灵魂开课
朱山坡《灵魂课》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这一阵很集中地阅读“70后后作家”的一批作品,发现了一个也许偶然的现象,同时也很吃惊不小,那就是其中不少都写到了坟墓,还有死亡。有些作品,真的是不适宜在晚间阅读的——比如朱山坡的这篇《灵魂课》。这个现象如果能得到更多作品的验证,比较普遍的话,倒真的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中一定会包含着这一代作家的非常独特的精神隐秘。读《灵魂课》,备受惊吓倒是其次,最最重要的,是感到了愤怒,好多年前,我曾读过同样作为广西作家的鬼子所写的《瓦城上空的麦田》,也曾产生过如此愤怒的情绪,这就是进入城市的子女由于对金钱的追逐而丧尽天良,对于父母在精神与肉体上施暴与虐待。我想每一位读者在读到阙小安在“财富广场”非常暴力地拖拉母亲时,都会感到令人发指的愤怒。这些年来,很多作家都在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来关注时代,关注人心,给灵魂“开课”,朱山坡的这篇小说也属于此。
《灵魂课》的内涵之深厚、关怀之深切、构思之独到以及叙述之成熟与精妙自不待言,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好评,但我又会想,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课”除了我们珍贵的传统道德资源和文学永恒的人性基点,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更加有效的内容,否则的话,人心之恶肆虐无期,不知何世才是尽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