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发烧状态的生活张楚《蜂房》
不担心有植入广告的嫌疑,《蜂房》开始所提及的那家富丽华大酒店,我其实也非常熟悉,这也是引起我对这篇小说阅读兴趣的一个小小因素。《蜂房》所写的,实际上是一种发烧状态的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事物显得亢奋急促,略有夸张与变形。张楚准确地叙述了一个“发烧友”眼中的一个相当“发烧”的人物。作品中的“老四”,从其言语行为及其自我叙述来看,明显具有轻度的精神障碍,颇不着调与靠谱,他对“老三”生活的强行进入,充分显示出生活的无可奈何和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方面,深厚的同窗情谊,又使叙事人以非常充分的理解、包容和自我解嘲的态度来对待或忍受着“老四”,充满着温暖与善意。作品的叙事角度、叙事口吻和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之好,特别是自始至终穿插出现的蜂群异象,以及“老四”面对蜂群的情态,更是有效地烘托与渲染了人们与生活的发烧感。
生活荒诞,甚至是匪夷所思,但其中有那么深的情谊和那么多的温暖与善意——即使是在“老四”坚持离婚的妻子那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些。小说的叙述相当老到,技艺高超且无比娴熟,特别是对“老四”夫妻的生活,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时代的道德考量
张惠雯《垂老别》

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


《垂老别》所表达的,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主题。我生长在农村,知道忤逆不孝非为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但是在《垂老别》中,王老汉的两个儿子对赡养义务的推托,却主要出于利益的算计,这就具有了时代性的内容。作为一位身在国外的“70后”女性作家,张惠雯所关切的,仍然是一个非常中国、非常乡土的道德主题,这让我非常尊敬。不过,更让我尊敬和叹服,而且也感到非常新异的是,《垂老别》的叙事也非常“老套”。整个小说都是在我们对王老汉安置结局的牵挂之中缓慢推进,叙事方式——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的形象修辞——也都极其“老套”,并无新意,但是其效果却非常强烈。正是在作品异常缓慢的叙事节奏和我们对故事结局的关切之中,一种强烈的道德义愤被不断激发。依靠张力的艺术,这一篇小说非常有力地表达自己的道德主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