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1970年代作家,他们的声音为何不惧时间直抵未来?(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小说之中“坐摇椅的男人”实际上有两位:一位是晓雯的父亲老梁,另一位则是小丁。自小开始,小丁便对晓雯一家特别是对老梁十分好奇,随着后来的逐步了解,经过对老梁的愤怒与不满和他对晓雯一家的实质性加入,一直到最后对老梁的模仿,令人震惊地揭示出了晓雯母女所受到的男权的侵害。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对男权主义的控诉。当然在小说中,男性对女性的侵害不仅表现为作品所主要书写的老梁所具有并为小丁所“克隆”的生活方式,还表现为小丁和晓雯幼年时代就曾开始的性别游戏——这些表现告诉我们,女性所受的性别压迫与性别侵害实际上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并且体现为形形色色的不同方式,晓雯母亲的改嫁和出走所反抗的,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种。
我不知道这样的解读是否是一种过度阐释?
坚持“根本”的写作
葛亮《泥人尹》
葛亮生长于南京,现在香港的高等学府供职,按理说,应该比较前卫、时尚、商业、文艺,但他的小说,却又显得非常传统。在我所阅读的这批“70后作家”的作品中,葛亮最中规矩,最为本分,无论是在作品题旨、人物塑造和结构营建,还是在情节安排、场面书写和叙事语言等方面,都在坚持着某种根本性的东西。我认为这种不玩噱头、没有花哨的写作反而会显示出葛亮的周正大气,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的难度可能要更大,更加需要非常扎实的修养与功力。和他的《阿霞》等名作一样,葛亮的《泥人尹》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泥人尹”的精神性格我们很容易从作品中了解,我注意的,是其命运与历史的关联。文学写作肯定不同于历史,在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在对美的丰富表现、在对形而上问题的深刻思考,甚至是在对语言魅力的展现和对语言的可能性的探索等方面,文学肯定有超越历史的地方,但是作为历史存在的人,文学的表现却不能忽略这一个方面。
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文学常识,也是文学的根本之一,但是在很多“70后作家”中,葛亮对此却非常自觉,因其可贵,所以我很想特别地多说几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