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别于其他媒介的现实表达:用理论让电影“发酵”(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一直到现在,我觉得我个人的创作一直很得益于理论的滋养。我们在90年代读书的时候,像93级是所有的专业都招,很多创作的专业:导演、摄影、美术,偏注于创作实践的。当时在同学里面就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这个理论没有用,对于创作来说太遥远了、太枯燥了。我们当时也分辨不清,因为刚进入学校,接触到电影,对于我来说,既然本专业是这个,那我必须好好学学应该学的,其次才是自主去学其他专业的课程。在这方面我觉得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设置非常科学,我们一年级跟二年级有很多公共课,包括电影摄影,我们也学了两年。穆德远老师、赵非老师都教过我们摄影课。我们在录音方面也有专业的课,表演也有专业的课,当然对于我们理论班的同学来说,这些课程会相对偏理论些。但是比如说摄影课,我们也是从拍黑白照片到冲印,那时候还有暗房技术,还要学暗房,慢慢地去掌握胶片的基本理论。
这一点让我觉得电影是具有一些切实的技术门槛的,而理论究竟能起什么作用,确实也不是太清楚,不像学习专业技术,比如说导演课,什么是轴线,什么是跳轴,今天这堂课完了确实学到个东西,在创作时候你马上就能用上。摄影课也是,胶片原理,镜头原理,这些你知识有了之后,在实践中你马上可以使用,可以印证它。但是理论是一个虚无的东西,那么在实践中往往感觉碰不上,所以就觉得它好像可有可无。
但是随着电影工作的深入,我后来觉得如果技术的课程是硬件,那理论的课程就是软件,后者会带来几个层面的东西,就是对电影这个东西的理解跟认识,说白了就是“什么是电影”的问题;另外就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人,我觉得后一个可能更重要,因为这些理论往往伴随的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方法。
当你创作了几年后,会觉得再也没有院校这样高效率的学习机制了。我曾经写过很多文章“鼓噪”各行各业的人来做电影,99年的时候,因为数码时代到来了嘛,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业余时代的电影即将来临》,就是说过去中国只有电影制片厂或者电影学院毕业的人才能够接触到电影,才能拍电影。但是这个技术的革新让很多不同行业的人感兴趣,也可以从事电影。后来我们发现很多作家转型做了导演,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成长为很好的导演。但是话又说回来,今天成为导演的渠道非常多,但都不如学院这样一个高效率的、集中的学习的环境。在学院,一方面可以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身边会聚集非常多志同道合的人。电影是一个群体性的工作,一个人干不了的,你需要有自己的创作伙伴,所以再也没有学院这样一个聚集知识资源和人脉资源的地方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学院里面集中的学习,包括理论在内的必修课,我觉得你在日后的职业生涯里会逐渐理解这些东西带给你的是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