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别于其他媒介的现实表达:用理论让电影“发酵”(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我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电影的剧作,我们一开始的基础课是非常偏向于俄罗斯式的教育方法,就是前苏联的剧本创作方法。因为那时候我们剧作课的主任教员是王迪老师,他是留苏回来的,所以他非常要求剧本的文学性,剧本要可以发表,要可以阅读,就是一个文学作品。后来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美国的剧作方法课程就开始了。那时候我记得有两个美国的老师来做短期的剧本训练营,我也去听了,他们的教育方法跟思路就跟王迪老师完全不一样。我记得第一堂课老师就问了一个问题,说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有什么方法?我们不知道,老师就说比如搬家,他会改变,比如生病,他也会改变,举了很多例子,完全是另外一种剧本的创作思路。我觉得两种体系都是高度理论化的,当你对比的时候,就掌握了不同的理论,但不一定选择哪一种,而是说两种方法会融为一种属于你自己的方法。
我记得在前苏联式的剧本理论里,从来没有谈过叙事的跟踪性,因为苏式剧本理论是很抒情的,基本上是不强调叙事的效率和抒情性。但是美国的剧本理论第一点就是跟踪性,所谓跟踪性就是一位观众为什么能从第1分钟看到90分钟,是什么在吸引他?情节方面的,氛围方面的,这个跟踪性是由什么造成的?我觉得我大量的剧本写作,基础层次上都是前苏联式的。我觉得剧本的遣词造句非常重要,因为是一个剧本的基础,并不单单是为了发表或者被人阅读,而是用相对生动的准确的词语,让工作伙伴包括演员理解你想要写出来的电影氛围。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深受美国电影理论里面那种叙事跟踪性的影响。这种叙事的跟踪性,确实是需要你内在有一套建立或者打破的方法,这会让叙事变得有力量,或者说有递进感。
后来我在检查自己的剧本时,比如说第二部电影《站台》,我对初稿剧本就特别不满意。我也不知道哪里不满意,总之觉得虽然很多细节方面的回忆跟想象写地很准确,但是整体上好像缺点力道。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后来我突然想起美国剧作理论里的这种叙事的跟踪性,就觉得我的剧本确实是缺乏这种跟踪性的,有点像俄罗斯套娃,看着很丰富,但揭开一个之后里面其实跟第一个一模一样。我之后看到的很多电影其实在叙事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推动性不够,然后重复。这种递进性不够,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