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性死亡”?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原创 王媛 GQ报道

什么是“社会性死亡”?


你经历过“社会性死亡”吗?轻则脚趾抠地无地自容,重则名誉扫地颜面无存。随着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的“出圈”,“社会性死亡”一词成为2020年最受关注的网络热词之一,并在多件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中频繁出现。
从社会学中对死亡的社会性确认,到对“尴尬场面”的戏谑,再到形容社交媒体舆论下热点事件当事人的生活状态,甚至逐渐与“网络暴力”相挂钩,不到一年时间,“社会性死亡”一词的含义已经经历了数次转变。人的“社会性”是否在社交媒体时代发展出了新的特征?我们如何看待“社会性死亡”式的网络讨论?它有何价值?又如何与“网络暴力”相区分?
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与我们聊一聊“社会性死亡”的话题。在刘能教授看来,围绕它的亚文化实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手段,值得被正视与利用,但也有必须警惕的弊端。
探讨“社会性死亡”的话题,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又一个“赛博尸体”的诞生,它更有关于我们如何适应、并在未来更有序地“数字化生存”。
···············

褒义的"嘲笑",集体的欣赏
智族GQ:您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社会性死亡”一词?对其中的“死亡”怎么理解?
刘能:见到这个词很早了,它本来表达的是对死亡的社会性确认,我们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也有法律意义上的死亡,比如长期失踪人口可以在法律上被宣布为已经死亡,只有这样才能启动后续的社会程序。社会性死亡也是一种分类,让一个人身边的人知道他死亡的信息,从而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观感当中,把他跟死亡勾连起来。葬礼就是社会性死亡的一个宣告仪式。现在在网络上它的含义变化了,它表达的是一个人的行为超过了别人的期待,从而引发了在场的社会制裁。新的判断代替了旧的期待,那死掉的是什么呢?死掉的就是你的形象,你的声望,我们现在说的是这个意思。
智族GQ:如何理解“期待”?您在北大开了一门课《越轨与犯罪社会学》,其中“越轨”这个概念是不是可以解释这种“脱离了期待”的状态?
刘能:越轨简单来讲就是你违反了绝大多数人在前一个时段里面树立的共识,同时大家对你的行为做出了特定的负面的社会反应,并产生了真实的后果。期待指的是人们眼中对你的形象,对你扮演的角色,或者你所承担的责任的预判。因此期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事,只要你不符合我的期待,那你就是越轨。所以这个期待到底是谁的期待就变得很重要。是大众的、主流文化的期待,还是亚文化小群体的期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