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世界”到“小世界”:游戏研究的人类学资源及其当代视野(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总的来讲,“大世界”时期的游戏人类学在以下五个方面留下了启发性的研究成果: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和分析的跨文化材料说明,游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只有少数部落的调查材料显示不存在游戏)、发挥重要社会功能的文化形式,游戏能够随着文明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传播,它们最初都是集体性的;第二,建立了有效的游戏类型学,人类学家的跨文化样本收集显示,早期文明中的游戏大致可以分为机会类、策略类、技能类三种(这种基础分法仍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当下的数字游戏的归纳总结和组合式创新);第三,游戏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不可分离性在前现代社会表现得十分明显,每一种功能和意义都要放在整体性的社会构造中去考察,因为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宗教观念、生计方式等造就了游戏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第四,现代以来,作为分离性现实的游戏可以被视作一种表达性的模型,同时也成为人类超越日常、与周遭世界建立特殊关系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意义生产的层面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活动;
第五,游戏不止是一套理想的结构和规则,而是动态的互动过程,因此从头到尾、充满细节的民族志记录工作对于理解游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三、游戏棱镜中的“小世界”
在80年代以后,对社会产生强烈影响的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类学游戏研究的格局。此时人、物、信息的流动与全球化已成为常态,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的跨文化收集与比较范式退出主流,游戏的背景从前现代的异文化社区转移到科技化的现代都市。人类学的游戏研究也从“大世界”的比较文化视野转向数字技术在屏幕背后营造的“小世界”。透过游戏这个解析式成像的多面棱镜,研究者们得以窥见这个“小世界”折射出的现代社会的多元样貌。
当人类学家谈论数字游戏的时候,跟其他领域的学者一样,也自然而然地使用“world”一词⑤,以表示数字世界之于物理世界的相对独立性。这个相对于“大世界”而言的“小世界”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数字技术使得人们可以跨越物理距离进行交流或获取异文化信息的全球化特征,其二是指电子游戏以数字设备为媒介所微缩呈现的虚拟世界。
多人在线网络游戏正是“小世界”两重含义的完美结合,玩家能够跨越地理、语言和身份标签,共存于同一个线上游戏世界。借助《第二人生》《魔兽世界》《无尽的任务》《美国陆军》等较为早期和经典的多人在线游戏,人类学者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关于数字游戏研究的方法和知识取向。区别于“大世界”研究取向将游戏作为静态的规则组合与地方性社区的文化表达模型,“小世界”的人类学家更加关注动态的游戏,包括游戏产消链条中多方主体的具体互动[21]、个体如何在游戏社群中构建新的自我认同[22]、线上与线下在社会组织与意义生产上的勾连[23]等。当然,这种取向在上述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已露端倪。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