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类学考察(9)

2023-07-21 来源:飞速影视
同时“青少年”本身,在当下越来越成为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年龄层概念。它被放置到儿童与成人之间,被看作是一个人生阶段中的“阈限”过程,并且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而非生理状态,由此被定位为一个特定的阶层。这一带有文化和社会政治取向的概念,贯穿了整个20世纪直到今天,在这个过程中,出于经济和社会目的,青少年始终被塑造成一个叛逆的麻烦制造者,或者天真而脆弱的人。因此在面对社会形塑出来的孩子时,中国的家长又开始表现出集体的焦虑和困惑。我们原有的前数字时代,基于传统家庭关系的文化传统,已经难以有效应对信息化趋势带来的挑战。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家长作为监护人,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如何筛选信息,进而如何将这些信息纳入到亲子关系中,进而是家庭生活秩序的运行中,成为摆在中国家长面前的难题。例如,今天微信中的家长群,大量异质性,甚至观点不同的信息在微信群中传播。
而作为“新生代”家长,在面对这些信息时,似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理解和消化这些信息,并将其编织到自己家庭的日常秩序中。因此面对信息筛选焦虑,家长们选择了将原本私密的私人家庭生活公之于众,公开寻求帮助以理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日常生活的运作逻辑。
其实,关于如何防止家中的青少年过度使用互联网或沉迷游戏,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受到过数字化训练的中国家长,在面对数字教养比他们高的孩子接触互联网时,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互联网被想象成为一个风险放大器,家长会想象一旦孩子接触互联网,就会被网络霸凌、性以及暴力游戏等负面的内容影响,进而沉迷。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倡今天的家长在通过接触和学习提升网络素养以外,也的确需要一个更权威的外部机构,帮助家长进行信息筛选和梳理,提供更权威的指引,为家长提供合理的参考。焦虑的缓解,有助于在家长和未成年人之间培养出更加理性及合作的亲子关系,而这种合作的亲子关系,正是破解当下数字时代中国家长网络沉迷焦虑的最根本方法。
从学校和社会的层面看,问卷调查中的年轻人,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常化而成长起来的。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他们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互相关联,并讨论相关属于他们自己的话题。而且在问卷调查中,通过对学校负责人的访谈也了解到,作为学校是如何想方设法地“保护”这些孩子,却因此忽视了互联网学习的益处。我们在贵阳的学校了解到,学校的计算机机房除了上课以外,决不允许学生使用网络及玩游戏,并且对计算机中的软件实行严格的控制,每次关机后重新开机,电脑就会被重新格式化,完全不留任何网络使用痕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直到今天,学校对于互联网的态度依旧是防御性的,他们把互联网看作是必须要被控制的“问题”,而非可以被开发利用的资源。当笔者私下访谈一位学校的教师时,他说自己也感觉学校在处理互联网问题时非常矛盾,一方面作为教师他必须考虑自己的身份角色,作为教师的责任,他必须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管理和规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