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王笛&陆大鹏:为民众写史的历史学家(5)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关于历史著作的翻译
赵琼:大鹏对好的翻译作品怎么定义的?在你的翻译过程,是如何把一部作品翻译得既准确又有趣的?
陆大鹏:因为我翻译的书基本都是通俗历史,会比较强调文学性。比方说一场战争,非常学术的历史学家可能会用很多数字、档案等等,比较当时经济状况、税收,或者这种财政怎么支撑军事,这是一种写法。另外一种写法就是用非线性叙事、多视角这些文学手法,把战争写得扣人心弦。我翻译的书大部分是这样子的。但学术性的历史书我也喜欢,像王笛老师的《跨出封闭的世界》,虽然里面有大量的数学是我这个文科生没有办法驾驭的,但收获还是很大。
国内最近七八年,对历史著作的翻译来说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一位非常有地位的英国出版人告诉我,过去德国是世界第一的翻译大国,在21世纪初,中国已经超越了德国,成为第一翻译大国。国外现在有什么新出的历史书、非虚构写作、高端学术研究,很快就会有中文版,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尽管现在的出版行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能够做很多事情,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图书品牌,像理想国、后浪、中信,还有我们社科文献甲骨文,都做了很多。虽然我们这些做历史书翻译引进的编辑和译者自己过得不算富裕,但能够给读者带来很多,能把自己喜欢的书引入到国内,对有需求的读者有一些帮助,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幸运和开心的。
王笛:就刚才大鹏老师说的,我补充一点,其实现在大量的翻译包括甲骨文的那些书,对我们学术研究也非常有帮助。特别是过去我在美国,主要是和西方的学者进行对话, 2015年以后到了澳门大学,我觉得写英文著作对我来说是太花时间和精力了,毕竟不是母语,像《茶馆》的第二部写了整整十二年。我回到中国后开始用中文直接写作,从2015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做关于辛亥革命以后直到1920年代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反应。过去我用英文写作的时候,主要是看英文原著。但现在我用中文写作了,我也大量参考已经翻译过来的和我研究题目有关的著作,比方说亚当·图兹的《滔天洪水》。如果去把那么厚的英文著作从头读到尾,非常费时间,但如果是中文的话,我可以一目十行,非常快。再比如说巴巴拉·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这么厚的著作,如果是用英文阅读的话就比较慢,但是这些书都陆陆续续地翻译介绍进来,阅读起来就很方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