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78|㉞袁昱明:脚踩西瓜皮,滑到中文系——一个年级与一个时代的故事

2023-09-11 来源:飞速影视
□袁昱明
今天高考的择校择专业都是线性的结果,经过了精心设计。而44年前的高考,对社会、家庭、个人而言,都是突发事件,伴随着急刹车、急转弯和改弦更张,意味着国家、社会和历史结束了“脚踩西瓜皮”,随意滑向“不可知论”前方的终结。
当然,哪怕临阵磨枪,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参加高考和专业选定也不例外。因为抓住高考机遇,确定专业选方向,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过去生活中的阅读和审美习惯。

中文78|㉞袁昱明:脚踩西瓜皮,滑到中文系——一个年级与一个时代的故事


读中学时的理想是当名工人。
一、私人生活中理性状态:碎片化、分布式的知识阅读,存续和积累
每个人的文学启蒙课,都是儿时听故事开始的。男孩子白天野玩,晚上被赶上床时都很不情愿。作为交换条件,家长讲故事。家长顺手摸到《聊斋志异》。这种志怪短章本来就是故事体,短小简约,篇目还多,比较适合讲故事。
鬼故事本是儿童最爱。人物、情节之类蕴含的文学性,则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家长说过:《聊斋》里的狐狸和很多鬼都善良,真有,也不是坏事。用现在的话说,那怪皮囊好,灵魂有趣。这让我在楼梯间电灯瞎了时,遐想转角会不会出现怪物。
此外,听故事也能识点字。比如家长教我一个字“聻”(读音为jiàn),上渐下耳(《卷五·章阿端》)。人死变鬼,鬼死变“聻”。听得我吐舌头:虽然怕鬼不变,想那鬼还不算死透,惊魂稍定。“聊斋美学”跨年龄,可以始于童年。不必像《红楼梦》,要拿年龄去解码,去读。
家长去了五七干校,表姑妈来照料我。她找来《烈火金钢》《林海雪原》之类的书读给我听,我也看着书,倒认识不少字。印象中看到“毛驴太君”“猪头小队长”就笑,因为脑子影像,人长出驴头马脸。漫画手法激活小孩的想象力和抓特征的能力。
到1966年底,宿舍1单元的张老师家眼见要被抄家了,张家的孩子“张延哪”(他家妈妈叫儿子吃饭,名字后拖一语气词“哪”,邻家孩子不讲究,跟着混叫)来找我,商量要把他家外国小说都寄放我家。不知“张延哪”怎么会物色到我家。估计是他爹张老师也是凭感觉,认定我家可靠,可以“托书救书”。尽管此前我曾在某风高月黑的晚上把“阿摩尼亚”液体倒在张老师窗台上,那味儿臭得张家一夜难眠。即便这样,也没影响张老爷子认定俺家可靠,人品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