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与《纯粹理性批判》总结:一、背景与意义(4)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根本不赞成他的结论。他之所以达成那样的结论,纯粹由于他没有从问题全面着眼,而仅仅采取了问题的一个片面,假如不看全面,这个片面是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
“我生性是一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不断地要前进,有所发明才快乐。曾有一个时期,我相信这就是使人的生命有其真正尊严的,我就轻视无知的群众。卢梭纠正了我。我臆想的优点消失了,我学会了来尊重人,认为自己远不如寻常劳动者之有用,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学能替一切人恢复其为人的共同权力。”
从中能窥探出康德在学术上的进路,除了哲学家这个身份,康德本身也是个博学家,对于当时最新的科学进展以及已经完成的科学体系都有着很深的研究。正如他所说,他是一个知识的探求者,痴迷于在知识中发现快乐。
就在康德沉浸在知识的象牙塔里时,休谟给了他第一个震动,这个震动主要来自于知识本身,也就是作为康德兴趣的来源——知识,是否就如我们看起来那样稳固呢?
休谟的怀疑论,并没有怀疑一切经验的现象,只是怀疑我们似乎不假思索就确认的在经验背后的那些普遍规律,比如因果性,休谟认为那些只是我们思维的一种习惯,并不具有客观性。这种观点,康德形容就是将他从独断论的美梦中惊醒,促使他去思考,关于知识本质的问题。
而后,卢梭在这个基础上,又给了康德第二次的震动。正如康德自己所说,卢梭让他看到了此前对于纯知识的兴趣,是一种臆想的优点,他需要做一些真正对大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休谟和卢梭,成为了康德的两个引路人,康德也并没有拘泥于他们的理论,只是在他们的指引之下,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对认识本质的研究,以及将认识应用在社会中,应用到人的生活中,也就是从认识到实践。
四、《纯粹理性批判》的目标分解:从认识到实践
可以说从经院哲学美梦中惊醒的康德,给了自己一个目标,也就是为人的独立自主和尊严提供哲学理论的基础。
这个目标对抗的是两股力量,第一是来自于中世纪的宗教压力,在神的权威下,人是没有任何自由而言的,只能按照宗教的教义,在神的引导下生活;第二则是来自于当时被康德称作独断论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中有着一种共通的特点,虽然将世界从宗教的神手中夺回,但又树立起了一个新的权威,也就是自然的因果性,世上的一切都在自然的因果链条当中,无一例外,那么人的自由又该如何解释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