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论|婚·鬼·情:论《纸嫁衣》系列与“中式恐怖”的流行(4)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然而,复返的“幽灵”们却让《纸嫁衣》的故事偏离了这一程式。作为最高神的“六葬菩萨”非但没有彰显“万物葬送之后都归祂管”的“大能”,反倒屡屡被决意冲破无物之阵的主角们拧断神像的脖子,成了玩家口中的搞笑陪衬。而整个系列的真正大反派聂莫黎,却是一个曾占据了祭品位置的“幽灵”。因被村长断言有害村落,她一出生即遭到抛弃,本有借现代大学教育脱离“小山村”的机会,却选择复返,回归“六葬菩萨”信仰主宰的空间,化身献祭人,不断寻找新的祭品来完成仪式,直至将自己塑造成新的鬼神。

游戏论|婚·鬼·情:论《纸嫁衣》系列与“中式恐怖”的流行


《纸嫁衣》系列真正的大反派——聂莫黎这提醒我们,“六葬菩萨”也曾是遭掌握正典的玄奘和尚放逐、被官府剿灭的“幽灵”,却成为暗中流传千年的邪神。它与她一样,或者说和前现代的碎片一样,正在以各种面目不断复返。“无物之阵”被彻底打破之前,他们将永远失败,但也将永远选择重蹈覆辙。鬼:不可言说,不可摈弃
如果我们把“中式恐怖”游戏的第一重错置指认为现代性个体与前现代异质空间的错置,那么就会遭遇一个看似悖论的事实:恐怖类型故事在中国前现代的文艺作品中很难找到对应物。《聊斋志异》等志怪故事里的花妖狐怪,基本上不承担“跳脸惊吓”的功能;《西游记》之类神魔小说中的三界体系,几乎是权力社会的翻版,揭露了人心可怖而非鬼神可惧;其余灵异、妖鬼故事的拾遗录、笔谈集,也通常不会让现代读者产生毛骨悚然的感受。换而言之,“中式恐怖”没有可供直接引用的“中式”文本,也并非对前现代历史的完整移植。“恐怖”是一个现代化的产物,是不可言说之物被排斥到主流意识——或说“科学”——之外后的残余。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指出,现代科学的演进之路本质上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革命。所谓“范式”(paradigm),即某个科学研究领域内共同遵循的某种模型(pattern),它规定了该领域的合理问题(什么可以研究)和方法(如何研究),包括定律、理论和仪器等,从而形成特定的连贯的科学传统。若科学是一款针对物质世界的解谜游戏,范式不仅制订了游戏规则,还有更为关键的关卡内容——什么才有资格成为“谜”。对此,库恩提出一个“盒子”的比喻:“这种活动似乎是强把自然界塞进一个由范式提供的已经制成且相当坚实的盒子里。常规科学的目的既不是去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事实上,那些没有被装进盒子内的现象,常常是完全视而不见的;也不是发明新理论,而且往往也难以容忍别人发明新理论。……但这些因信仰范式而受到的限制,却正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