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马特:我描写的是人,而不是傀儡。(4)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第二、三幕展开了发生在24小时之内所发生的事件;而第四幕以讽刺性的喜剧方式展示了冲突的化解。前三幕的结尾一句分别为喜剧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罗马有一个丢脸的皇帝!”“这个皇帝必须滚蛋!”“如果日耳曼人到了这里,那就让他们进来吧。”尽管历史背景是真实的,但《罗慕路斯大帝》显然不是历史剧,而是采用喜剧结构模式呈现给这个只有悲剧而没有悲剧英雄的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3
《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是迪伦马特第一部取材于现实的喜剧。它发表后首先在西方许多国家上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4年,迪伦马特在伯尔尼亲自导演了这出剧,这也是他的首次导演经历。这里所表现的是三个男人令人深思的命运。他们出于不同的方法要改变世界:总检察官密西西比是所谓正义狂热的信仰者,信守旧约的戒律,坚定地与西方法律原则的衰落作斗争;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圣-克劳德为世界革命而奋斗;再就是受到上帝恩惠的于波罗厄,按照迪伦马特的说法,他代表的是面对一个“衰亡的世界秩序”能够在内心里使之恢复的“勇敢的人”。这里演绎的是种种意识形态的死亡之舞。密西西比与圣-克劳德这两个对手无疑是越来越变得冷酷的东西方阵线的典型;他们都一味沉浸在狂热的信仰之中。检察官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在哪儿看到摩西戒律遭到践踏,那里就有必要实施死刑;
圣-克劳德试图成为革命者,却以半吊子终其一生。他们的道德主义无非就是各个阵营蛊惑人心的游戏规则而已:“就这样,同为刽子手和受害者的我们因为我们自己的事业而走向灭亡。”密西西比的结局也不言而喻:检察官与杀害丈夫的安娜塔西亚的婚姻对二者都意味着地狱;他最后中毒身亡。而在这个过程中,杀害丈夫、毫无道德的安娜塔西亚却成为密西西比与圣-克劳德对立双方在审美上的平衡力量;她是这个世界的买卖原则的化身。而剩下的只有于波罗厄这个可怜的、堂吉诃德式的、依然相信上帝恩赐的漫画人物。《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政治讽刺喜剧。
4
与立足现实题材的《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不同,三幕喜剧《天使来到巴比伦》是一个借古喻今的寓言,充满童话和传说色彩。这出剧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布莱希特的剧作《四川好人》。一个打扮成乞丐的天使下凡到尘世间,要把上帝的恩赐,即少女库鲁比送给人间最卑微的人。无论情节过程多么复杂多变,但迪伦马特在其喜剧理论中所主张的“偶然”自然会使库鲁比遇上那个化装成乞丐的国王内布卡德内察尔。然而,不是这个人,而是真正的乞丐阿基,这个所谓“勇敢的人”理应得到这个恩赐。阿基最终带着库鲁比离开了巴比伦,离开了一个内布卡德内察尔要在其中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的地方。国王失败了,他所希望建立的新的社会秩序是不会成功的:“我力图铲除贫穷。我希望引入理智。上苍蔑视我的事业。”但他绝对得不到恩赐。像在布莱希特的寓言中一样,恩赐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实现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