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论·中国故事︱《仙剑》二十七年的叙事与审美转向(7)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之后又有一段时间,《仙剑》用的英译是“The Chinese Love Story”。玩家们虽然承认《仙剑》中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却普遍不能认可这样的翻译——它完全抹去了“仙”与“剑”的精髓,且使《仙剑》故事听起来像是俗套的“言情”之作。
从第三部作品开始,《仙剑》的英译正式改为“Chinese Paladin”。不过《仙剑》早从第一部作品开始便在用“paladin”这个词,95、98年版的游戏程序都是以这个单词的缩写“PAL”命名的。“paladin”一词在中世纪时由法语借入英语,在特定的时代与文化语境中特指“圣骑士”。中国显然没有“圣骑士”,这个单词也不适于简单理解为“游侠”,因此一代作品舍弃单独的“Paladin”一词而用“Legend of Sword and Fairy”作为官译显然更好。但是三代及之后的《仙剑》作品换了一种处理方式:在“paladin”前加上“Chinese”一词作限定。“Chinese Paladin”即“中国版的paladin”,这样便为“paladin”赋予了中国文化的含义,可以引申为“侠客”。
有玩家认为“Chinese”一词在这个翻译中显得画蛇添足,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正是这个限定词证明了《仙剑》故事正从一个偏向大众口味的武侠故事转变为一个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
《仙剑》的这种定位转变在人物姓名的设计中也有明显痕迹。让我们首先简单罗列一下《仙剑》历代作品的主角姓名。

游戏论·中国故事︱《仙剑》二十七年的叙事与审美转向


可以看到,《仙剑一》和《仙剑二》的主角姓名都用了常见姓氏(除了“阿奴”作为苗族没有姓),显得十分大众化。而从《仙剑三》到《仙剑四》,其人物命名都有巧妙之处,其中《仙剑三》以中药名称为人物命名,《仙三问情》引入星宿进行命名,《仙剑四》则化用了各类矿石的传统称呼。这样的细节成为了游戏的一个“文化彩蛋”,引得喜爱《仙剑》的玩家主动地搜寻游戏中与中国文化串联的各种蛛丝马迹,《仙剑》系列也正是经由这三代作品才被贴上“古风”与“中国风”的标签。从《仙剑五》开始,《仙剑》不再采用已有的文化名词为人物取名(不过《仙剑五》中有个别配角的名字源自《诗经》,如“方采薇”“殷其雷”),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网络文学特色的当代“古风”/“仙侠风”命名,虽然韵味不足,但总体符合普通受众对所谓“中国风”的认知。而且细看之下,《仙剑五》与《仙五前传》的人物命名似乎也自有规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