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为何令人疲惫,以及我们该怎样应对它(6)

2024-01-13 来源:飞速影视
老人是另一个值得关注、但我们所知甚少的群体。奥密克戎虽然致死率很低,但症状比较明显,尤其是发热。如果家里有老人,救护车不能及时来,家人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手边药也不够,也会非常无助。
《晚点》:疫情稍有缓解时,民众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周甜:疫情是一场慢性危机。从 2020 年到现在,它没完没了、一波又一波,从情绪、生理、认知、行为、精神信仰等五个层面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让人陷入到非常复杂的反应中,疲惫、茫然、迷失和压力。
就算疫情缓解、城市解封,心理问题也并未消失。一些家庭有伤亡,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处理哀思;一些家庭虽然没有伤亡,但经济损失很大,可能让人非常崩溃,陷入迷茫无助的状态;儿童的安全感原本建立在有序的状态下,学校开放又封闭让他们进入了无序状态,和同伴相处的时间也被大大压缩,对心理影响很大。
《晚点》:疫情让每个人都失去了原本的生活秩序,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人面对这种失序的心理状态?
周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艾弗里(George Everly)从 1990 年代起开始研究人的抗逆力(human resilience),也就是人从逆境中复原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抵抗力、反弹力和复原力。大部分人经历前两个阶段后就能摆脱心理危机,但有 5%~10% 的人会需要更多支持。
乔治·艾弗里觉得抗逆力是可以锻炼和维护的。他后来提出了心灵铠甲(psychological body armor)的概念。就像士兵上战场需要铠甲的保护,心灵也需要五种铠甲去维护。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营养、睡眠、运动、社交以及拒绝过多负面消息。
隔离期间,请多思考,少思虑
丁若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学硕士,目前个人执业第五年
《晚点》:居家状态下,人的情绪为什么会比之前更脆弱?
丁若水:在隔离状况下,人们会失去正常的作息,体育活动受限,人际社交被断绝,生活规律打乱也会使人缺乏目标感。再加上疫情难免让人恐慌,都会导致人的心理资源更加匮乏。
正常状态下,一个人承受和消化压力,通常能找到一些资源。如果本来能够帮助消化压力的一些行动做不了了,就容易情绪异常或崩溃。
但所有这些断了的因素,都是有替代措施的。比如现在没法跟人面对面交谈——这肯定是最好的一种人际支持——还可以跟别人语音、视频、加入一些互助群。虽然不是 100% 的有效替代,但还是会让人感受到与别人是有连接的,孤独感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