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葬礼:“九十年代诗歌”的幽灵与祛魅(2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布满裂缝、几近苍老,但桃核仍旧坚硬无比、固若金汤,它在坚持自己的“岗位”和“责任”,似乎在用生命维持桃子表面的光鲜和果肉的鲜美,似乎在说,看吧,这一切皆是我功劳。桃核干裂已久、败相丛生,但迟迟不愿退场。它以爱护之名持久地迷恋自己舒适的位置,但病态和腐朽早已爬满它的额头和身躯。小小的种子不得不长时间待在那个逼仄、发霉的起居地,无法走出洞穴,感受阳光雨露,更无法栖身于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壤。
因为桃核过分的强硬、固执和保守,面对自己的苍老、衰弱和腐败视而不见,缺少警醒,更无法形成理性反思。它更愿意保持现状,维护它腐朽零落的傲慢,直到有一天桃子的果肉干缩腐烂,表面的光鲜终于露出丑陋狰狞的本相,而种子仍然没有投入大地的怀抱,桃子的生命在自我消耗和挟持中迎来了它真正的死亡。这是严重的悲剧时刻,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我们要回到世界、生命和人心的常识上来,尊重物质世界基本的新陈代谢,承认文明的兴衰交替和健康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在这个诗学联盟启幕的日子来聚集彼此身上的勇气,尤其是青年批评家,需要行动起来,唤醒一种全新、决然、果断的精神力量,掘进桃子魅惑的表面,洞穿鲜美的果肉,击碎废弛依旧的坚固桃核,解放最里面的娇嫩种子,让它接受自然的使命和馈赠,投向大地母体,孕育新的生命。
我们今天在这里痛陈时弊,破旧立新,就是要同时唤醒写作者身上的种子和大地,把希望种植到我们自己身上去,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迫切任务。
前面提到的桃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直陈它的真姓名——“九十年代诗歌”——尽管这个专名已经写进了各类通行的当代诗歌史,成为合法的诗歌史叙述的一部分。我们都是阅读这类经典的诗歌史去认识“九十年代诗歌”的,或者说,我们从最开始都是从阅读“九十年代诗歌”、学习九十年代一些重要的诗学命题和成果开始去认同九十年代的。简单说,我们是吃这些桃子长大的,这只美丽的水果最终硌到我们的牙了,让我们感到丧和疼痛。痛定思痛后,我们幡然醒悟,有所反省,有必要对“九十年代诗歌”做一番彻底的祛魅工作。当年一批“九十年代诗歌”的奠基性诗人,如今大都强势在场,游走在诗歌江湖的顶部圈层,成为官方、学院、媒体、民间资本的红人和座上宾,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代表和象征符号。他们就像早已开裂的桃核,仍然坚硬地与果肉和种子共存,成为一种支撑性的障碍,一种遗迹般冷漠、傲慢的存在。
他们长期穿着“皇帝的新装”,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诗歌集市上招摇而过,但很少有人有机会去指认他们身上的赤裸、丑陋和辣眼。这件“皇帝的新装”长期供奉在当代诗的废墟之上,成为烈烈西风中的一面图腾,它也渐渐成为后进诗人的一件紧身衣,或者说当代是本身的一道符咒。它越缩越紧,让诗歌场域里的每个写作者都很不舒服。作为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时间不短的几个亲身在场者,本着这样一种求生的意识,在今年四月份的郑州会议上,我们掀起了“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的讨论,并且提出解构“九十年代诗歌”的立场诉求和批评意向,同时提倡去构想具有普遍价值和多种可能性的“未来诗学”,以求在新的诗歌范式和精神的引领下走出“漫长的九十年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