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葬礼:“九十年代诗歌”的幽灵与祛魅(34)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当“九十年代诗歌”给出了那些概念命名,现在回头看,本身就是可疑的,是可以重审然后有可能是可以略过的,而未来的写作可以免受戕害。
可以说,一些被视为标杆的诗人,后来也是其受害者,这里就不展开了。归零嘛,零度写作,从无到无,从有(“有”了?)到无,停留在诗学的这个节点是不够的,远远不够,那是过去式,翻越朦胧诗高峰时算是以革命的姿态进步了,是有彼阶段的诗学价值的,这不必否认,但是漫长的时节之后,我们无视未来,还在这个碑石拥堵的无名高地徘徊、众口一词复读当年的喃喃自语,当代诗人们就批量性地从获益者沦为可怜的受虐群体。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虑,大家以后还可以延续祛魅的旅途,继续深化相关议题的讨论。记得当年“盘峰争吵”的时候,吴思敬老师在现场,今天在山大的觉醒,蓝谷的揭竿,吴思敬老师作为轮值“盟主”正好也在“案发”现场。这是一个有趣的巧合,那么今天的会议极可能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就在觉醒后的未来。

漫长的葬礼:“九十年代诗歌”的幽灵与祛魅


诗人、山东大学教授孙基林孙基林:原先这场活动叫青年批评家论坛,最后一刻,我们把“青年”两个字去掉了,就是希望一些稍微年长的学者和批评家,也参与到这样一个对话和建构当中来。对今天这一场,我们确实充满了期待。说到九十年代诗歌这一块儿——也就是他们讲的“漫长的九十年代”、不愿意退场的九十年代——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场域、一种背景,我们提出未来的诗学,我觉得很有价值,就是要“朝向未来”。昨天上午那场朗诵会,主题很有诗意:共赴山海,朝向未来,也包含了朝向一种未来诗学的意思。说到这个九十年代,刚才讨论得非常激烈,实际上在我这儿,我一直就没有“进场”,(笑)因为我一直就不那么认可九十年代的一些判断。1998年参加北大谢冕先生主持的批评家周末,我有一个发言,《是断裂还是伸延?》,当时我表达了不认同“九十年代文学”的概念。
像东东说的,它就只能是一个带引号的存在。对于九十年代整个诗歌的状况,它不能用命名直接取代它,它仅仅是它自己。我当时甚至认为,九十年代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超越了以前诗歌范式的东西。当然现在我们也可以谈论“九十年代诗歌”的概念,尤其在我们学者、学院派批评这里,它是诗歌的一个学术话语,就不能不面对它。但是当年我参加湖北王庆生先生主编的文学史,我主要负责诗歌部分,我就不这样用。所以我是没有“进场”的。1998年白烨写当年的研究综述的时候,谈到九十年代文学,他的观点就是对九十年代那些话题的质疑、不认同,他又提到我那篇文章。从这个角度,我们怎么来重新认识九十年代?我们现在开始反思、开始清场,我觉得非常重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