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留美幼童谈起:中国科研队伍的现代化(5)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劳动者是社会及生产劳动过程的主体,在各种复杂的经济因素中凸显了人的创造性这一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简而言之就是:人是决定因素,而钱决定了人才去哪里。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新兴产业繁荣,就业机会增多。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每一个人的选择,青年人才在职业规划中逐渐形成了以收入为导向的标准。市场转换率较高的实用技术,如芯片研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仍能吸引一大批学子,而投入时间长、回报渺茫的基础科学研究(如天文学、地质学、古生物学、能源环保学等等)却没有受到当代年轻人的追捧。究其根本,是其研究内容偏基础与理论,短期内无法在讲究效率的资本市场上获得高回报。
饶毅在2012年的一次对话中,曾用“面包和面包屑”来解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关系。在他看来,基础科学“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然而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努力,无法一蹴而就。同时,科研本身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行业”,也挑战了年轻人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与坐十年冷板凳的研究生涯时如何作抉择。
图注:饶毅,科学探索奖的共同发起人之一
且不谈普通人对成为网红、直播的向往,有能力从事科研、却选择放弃科研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如今年8月中旬,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郝治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顶刊《Nature》上发表论文,却决定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宿州当一名基层公务员。
郝治伟的选择引起热议,恰说明普罗大众对中国科研队伍的关注。为什么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科研?在这样一个科研人员组成、需求多元化、经济机制引导科研进步的新时代,我们应该给予科研怎样的重视和引导?
在由来已久的讨论中,呼声最高的途径之一,是民间科学奖助力基础科研。上文提到的饶毅教授,就和腾讯公益基金共同推动发起了科学探索奖、未来科学大奖两项科学奖,其中,相比起为鼓励科学的发现与突破而设立的“未来科学大奖”,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直接资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探索奖”,在科技奖励和评价机制的改变做出了更多的尝试。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