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格丽克|李雨轩:“会爱的那部分,会死的那部分”——格丽克的死亡之诗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纪念格丽克|李雨轩:“会爱的那部分,会死的那部分”——格丽克的死亡之诗


露易丝·格丽克(1943.4.22—2023.10.13)
2020年10月8日,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凭借自己“无可辩驳的诗意之音”,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后,也即2023年10月13日,格丽克因病患而离世。其实,死亡本身构成了格丽克诗作的一个核心主题。下文试图以其诗集《阿弗尔诺》(Averno,2006)和《村居生活》(A Village Life,2009)为中心(两部诗集的中译本均收录于《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以下引自同书诗句只标明页码),兼及其他,探析格丽克对死亡的复杂之思和应对之法。

纪念格丽克|李雨轩:“会爱的那部分,会死的那部分”——格丽克的死亡之诗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美]露易丝·格丽克著,柳向阳、范静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6年4月出版,363页,65.00元

就在格丽克出生前七天,她的姐姐已不幸离世。姐姐的早夭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她的父母,也使她的童年笼罩在“幸存者”的负疚感中。十六岁时,格丽克又因厌食症而获得濒死体验。童年和青春、自我与他者,这些交织的死亡体验使格丽克过早地直面死亡,而这又是她无力应对的。因此,对死亡的浓烈恐惧成为她最显在的心理状态,死亡意识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中,无法纾解和排遣。
对于格丽克而言,死亡是一个普遍事件,每天甚至每刻都在发生。在《阿勒山》(1990)中《幻想》一诗的开篇,诗人就写道:“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337页)并且,每个人的死亡都自出生起就已经开始了。“生出来,身体便与死亡定了约。/从那个时刻起,要做的一切都是欺诈——”(184页)“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252页)这种即生即死、生为死源的观念从她的诗集处女作《头生子》(1968)就已经产生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