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格丽克|李雨轩:“会爱的那部分,会死的那部分”——格丽克的死亡之诗(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纪念格丽克|李雨轩:“会爱的那部分,会死的那部分”——格丽克的死亡之诗


格丽克,1977年。

如何克服或超越这种对死亡的恐惧?这是格丽克必须面对的问题,她选择了一条颇具冲击性的道路,不是逃避死亡,而是进入死亡,与死亡相“同化”。这是她非常迷恋珀尔塞福涅(Persephone)这一神话人物的重要原因。在希腊神话中,珀尔塞福涅是宙斯与德墨忒尔的女儿,被冥王哈迪斯劫持为妻,后虽得到母亲的营救,但由于误食了哈迪斯的石榴,每年必须有四个月的时间返回冥界。从神话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个故事解释了四季的起源;而对于格丽克而言,这则神话有着别样的吸引力。格丽克将自己化身为珀尔塞福涅,如此一来,经历死亡就被进入冥界这一行为所替代,而冥王正是自己的丈夫,这就在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安全的心理体验。在《忠贞的神话》一诗中,诗人借哈迪斯之口说:“你已死,没有什么能伤害你。”(106页)在《蚯蚓》一诗中,诗人以蚯蚓为喻:
“一旦进入泥土,便不会恐惧泥土;/一旦你栖居于你的恐惧,/死亡也不过是织一张地道或暗沟的网。”(161-162页)进入到所恐惧事物的内部,就消弭了自我与它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也就象征性地完成了对恐惧的克服,这正是格丽克应对死亡恐惧的一个方法。
同时,珀尔塞福涅不断往返于冥界虽意味着不断经历死亡,但也意味着不断重生。从这个角度看,珀尔塞福涅就是循环和永生的象征,她早已超越了生与死。《漂泊者珀尔塞福涅》一诗中写道,“春天就会回来,一个梦想/基于一个谬误:/死者归来”(127页)。将死者归来称为“谬误”,既显示了它的不合常理,也显示了它的难能可贵,诗人恰需要这个“谬误”来应对死亡。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珀尔塞福涅的不断重返与春天的不断来临做了同构性处理,从而为诗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值得关注的是,格丽克在《村居生活》中特别关注蝙蝠意象,其中有两首名为“蝙蝠”的诗作。诗人为何如此着意于蝙蝠?因为它在很多意义上与珀尔塞福涅类似:它们昼伏夜出,白天就栖居在漆黑的山洞中;它们完全与黑暗相同化,并且生活得自如、自得。“蝙蝠在黑暗中环飞——但人类对死亡/一无所知。”(231页)不论是蝙蝠还是珀尔塞福涅,都是诗人所倾羡的对象,它们不惧黑暗及其象征——死亡,并与黑暗相浑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