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文学”到“游戏文学”:《黑神话:悟空》的文学破局(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总体看来,《悟空》对“章回体”及判词的运用从形式上与《西游记》原著形成照应,也加强了玩家所能产生的文化熟悉感。
《悟空》在叙事过程中还借用着口头与民间文学形式,即分章剧情结束后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与游戏第二回目中所出现的陕北说书,其中后者尤为这部作品在文学表达过程中的一大亮点。第二回目中的民间说书艺术的出现,同时从形式与内容上呼应着西游故事本身亦是作为一种民间文学而得以流传、变异与形成的,而这也正应和着这一游戏背景是如何将西游神话视作或真或假的传说的——既然故事源自民间口传,其真实性与确定性自然存在着可加以辩驳之处。因此,这一段民间艺术的加入虽然有些文化“炫技”的味道,但其总体叙述作用又是实在且显而易见的,它将游戏所想要讲述的暗黑故事放置于一种未能成文的口头叙述中,至于“灵吉菩萨”与“黄风大圣”二人口中的故事究竟谁真谁假,又或是各有隐瞒,则是需要玩家自己推敲与琢磨的,这种不确定性无疑增加着解读游戏叙事的空间。
相较于陕北说书这一炫技式的文学呈现,游戏中的“影神图”则以朴素的文学文本形态在最大程度上承担了《悟空》中的“黑神话”具体故事建构与细节展开。在《西游记》中,金角大王曾依照唐僧师徒的模样“画了一个影,图了一个形”[2],让银角大王作为捉人的照验方式;游戏中的“影神图”则是“有好事者,将天命人沿途所遇的精怪人物,画影图形,抄名访姓,联通生平轶事,一起誊录在了一本游记之中”。游戏中的“影神图”不仅拓展了原著中的概念,加入了精怪人物的生平纪事,更是通过这些简短的传记小说勾勒出了世道艰难下的众生百态,通读这些人物志怪则可继续拼凑出游戏过场的剧情动画中所未能完全讲完的故事,进一步了解《悟空》所想要呈现的世界观及其所想要讨论的具有辩证性的伦理与价值观。“影神图”的存在也增加了这部以动作为主导的游戏的额外审美对象,使玩家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收集与阅读这些志怪小品来获得更多乐趣。
同时,“影神图”中的部分故事之间的交叉与叙事冲突也一再印证着故事真相的晦暗不明,如游戏中“疯虎”与“虎伥”的故事中都提到“疯虎”与小男孩的交往,但“疯虎”的传记视角中却隐去了“虎伥”所讲述的虎吃人的部分,这一细节暗示着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下时会说出不同的“真相”,再次突出了想要还原事件的真相仍需多听与多思。
《悟空》所讲述的故事本身实则并不复杂,其中所传达的关于善与恶、正与邪、欲与空之间的辩证与逆向解读也并非绝对原创,而是有各种前置作品及现代思维方式作为脉络与铺垫的。但《悟空》的文学叙述方式又是成功的,它利用不同文学形式的表、里层次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解构与重述着传统与现代语境下的“西游文学”,但是与此同时却并未提供关于故事解读的标准答案,这种混沌状态让游戏中原本或许非常简单的故事拥有了更多被阐释的机会及可能性,并由此加深着《悟空》作为一部“作品”而非纯粹的商品的意义与价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