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态与相(10)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杨—李理论的洞察力不仅超越其时代,甚至还影响了时下量子物理的一些前沿课题。基于演化算符eit·H与配分函数e-βH数学形式上的相似性,Marcus Heyl等人将时间类比为温度β=-it。他们指出,横场伊辛模型的系统在经历淬火时,其洛施密特回波(Loschmidt echo)等物性会在时间轴上呈现出类似热力学相变的突变行为,即动力学量子相变(dynamical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39,40]。定义这类新奇相变离不开对杨—李理论的精髓——解析性的理解。此外,零点探测15)在近些年也搭上了实验技术发展的快车。沿续前述我国首个探测工作的思路,美国的Alexander F. Kemper研究组利用中等规模量子计算机装置(包含数十个量子比特),演示了一般性确定多体系统零点的方法[42,43]。
该方法具备硬件扩展性,只要量子比特数目继续增多,就能逐渐逼近热力学极限。另外,基于动力学量子相变现象,德国的Klaus Sengstock研究组也提出了不同的思路。他们发现,对光驱动晶体中自旋极化的费米子进行淬火,可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出动量空间中动态涡旋(dynamical vortices),而后者对应于系统的零点[44]。这些实验有助于理解零点的物理实在,但相较于杨—李理论蕴含的深刻物理而言,仅见冰山一角,笔者期待实验方面能有更惊艳的突破。
05
总 结
回想大学时代,课堂上那些基础物理学名词总给人一种简单而直观的印象,但很多概念背后隐藏着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和丰富的科研内容,需要我们在科研实践中逐步体会。2008年开始,笔者曾对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有类似体会,进而基于其与玻恩—黄展开,进行过一些科学研究[45—49]。2020年,另一个科学实践将我们的关注点转移至物质的“态”和“相”。基于这个科学实践,我们开始关注杨—李理论并基于其开展了一些工作[3,4]。
历史的进程在曲折中前进,物质的“态”与“相”亦如此。在第一个阶段,人们通过对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转变的关注,逐渐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存在。在第二个阶段,铁磁相变及楞次—伊辛模型的求解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在第三个阶段,杨—李理论阐明了相变的本质,即实际体系的物性作为状态函数的函数解析性的变化。希望通过这个回顾,人们能够更加关注杨—李理论这一瑰宝,加深对物质的“态”与“相”以及“相变”概念的理解,以期未来利用杨—李理论产生更重要的成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