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兴:医疗,很多时候是医生和患者一起做一个共识的决策(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澎湃新闻:那么您认为,人工智能能够通过不停地训练获得人的经验吗?
王兴:从李飞飞教授的研究结果来看是可以的。其中有我们人工输入的很多经验,比如说我们认为一个人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坠床,但是也有很多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因素。举个例子,患者血里的某个指标如果高了,可能就更容易坠床,这种可能性存在,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要做大量的研究。我们要判断人血的白细胞高会不会导致人坠床,这就是非常细小又古怪的点,我需要几百、几千的病例去做分析。但是人工智能可以去学习,给出一种可能性。它提供给我们医生很多想象的方向,很多先前难以考虑到的排列组合。我觉得这些可能对我们的科研也是有帮助的。不要固执地认为我们一以贯之的路才是唯一对的,也许它的路子虽然没有什么历史传承,但依旧是很有价值的。
这个研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以前病人有坠床可能的话只要把他拴住就行,把他放开就要承担医疗风险了,不然万一摔了算谁的?但其实这是一种懒政,很懒的做法。如果能有一种方法帮我判断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坠床,我就能够有选择性地拴,而不像现在的ICU里面全拴着,那是很没人性的一种做法。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刚好能补全人类缺失的这一块的敏锐性。我是很反对人类医生把自己的工作进行全标准化的,恨不得将明天要开的药全写好,不能改,人的工作完全变成一些机械性的工作,这样反而违背了医生该有的价值。人像机器一样工作,机器又可以像人一样工作,其实我感觉都很违和。
澎湃新闻:但我觉得,如果是作为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来说,反而会希望医生是这样标准化的,对症下药,而且开的药病人吃下去立即可以好;手术也是一样,做完了效果立竿见影。
王兴:对,您说得非常对,这就是为什么专科医院这十年这么火的原因。我们发现了特定的疾病、特定的治法、特定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的缩写,即标准作业程序)之后形成了很多的专科医院。比如说拔牙,什么都可以标准化,牙科医生可以变成一个诊所;眼睛做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我们可以开车去乡下一天做几十例,因为只需要一个医生、一个司机、一个护士、一堆假体就能够完成这个操作了。所以,越简单可以拆解成SOP的越容易被标准化,变成一种标准模式,包括生小孩也是这个逻辑。
你刚才讲的是对于大多数确定的、明确病种的疾病,是可以形成一套标准化流程的,但是为什么像我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这样的综合医院,目前还有价值?就是因为很多人的病不是一种,比如说我有了肺癌,可能还有心脏病,我现在到底是先治心脏病还是先治肺癌呢?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多。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又有冠心病又有肺癌的话,他是不能贸然做心脏支架的,因为做完了支架之后,他一年内需要抗血小板的治疗,短期内就不能做肺手术了,肺癌只能被耽误了。他正确的做法是接受特定的支架或者是直接接受冠脉搭桥手术,同时解决肺癌的问题。在复杂的情况下,到底该怎么治是很难一步到位的。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就更复杂了。这些患者对于医生的挑战是,我们没有办法把他当做一个标准体。他如果不是一个标准品的话,医疗就没法做标准,这就需要更多的判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