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兴:医疗,很多时候是医生和患者一起做一个共识的决策(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澎湃新闻:现在有很多网络平台,很多医生也入驻了这些平台,像您刚才说的这样,很有可能获得差评,差评会影响您的工作和升职吗?这样的情况该怎么解决?
王兴:首先,现在这些差评对我们工作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我们不是靠它吃饭的。当然它是很多医生的引流平台,好评比较多的话,很多病人肯定也会觉得这位医生的医术好,会有很多人去找他。不过,医疗终究是结果导向的。不管病人的态度怎么样,把他治好了,他都会很感激,因为他会意识到你的很多想法会帮助到他。真有很多差评的医生,可能不只是他的态度很差,其他什么都很差。再好的医生也会有差评,再差的医生也会有好评,最后看总体的评分,找他的越多,他的好评基数会越大,因为他的某一句话不满意就给他差评的比例就会越少。其实,多数的病人都特别讲道理,也都很好沟通,到今天为止我也没有碰到过哪个病人或者家属是很难沟通的。
澎湃新闻:这本书还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医学思维。您觉得,我们目前的医学思维发展得怎么样?
王兴:我觉得,人们接受并理解了治愈必然有一个过程。吃药是这个过程,不吃药也是这个过程。很多人逐渐理解吃药的作用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让人舒服地扛过这段时间。对于医疗和药物的理解和预期效果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再像以前觉得什么病去医院都可以治,他们慢慢地会理解医疗的局限性。
另外是关于医院公共性的教育。以前很多病人来急诊看病的原因是因为不用请假,但是对于医院来说门诊和急诊的职能是不一样的。急诊是解决急症问题的,并不解决由于不能请假和旷工而造成的看病难问题。而且急诊的医生经常是更偏低年级的医生,都是来值班的,门诊的医生至少是主治级别以上。
在这里,要理解医疗的公共属性:你占用的医疗资源多了别人可能就会变少。比如疫情期间,如果是因为新冠发烧去看病,可能要排三个小时的队才能看上,第一你是不是非要看这个病(可能不用),第二就是医疗资源是有限的,你看了别人就没有了。这一点在以前我觉得大家是没有意识到的,觉得去医院挂个号不是很容易嘛,挂个专家都不难,大不了买个黄牛号也能看上。现在就会觉得,要是没大毛病,可以先看看或者先找个小大夫大概看一眼,再去挂专家。这对于分级诊疗是很有帮助的。这也让大家不再过度依赖北上广的医院,在当地留存下来的病人就变多了。疫情之后很多医院的水平提升了不少,因为疫情期间很多人不便跨省看病,就在当地就医,会发现也挺好的,那以后还是会优先选择本省的医院。慢慢地,来北上广的病人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