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黄金:清代的盐政与盐商(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盐税的高低,是和当地引额有关:

白色黄金:清代的盐政与盐商


清代每引统一规定为200斤,引额应依据人口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往往因为财政收入屡次变更。如顺治年间因为打仗,为了筹措收入,两淮引地增加了50万引,长芦盐场增加了25%的引额。为了避免滞销,清政府采取了融销来解决,即由盐商报告清政府,将滞销食盐转至易销盐区销售,但又因此萌发了请托送礼等弊端,虽然如此,融销办法一直延续下来。加上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清政府实行厘金政策,导致从清初到清末,盐价呈现上涨趋势,增加约3倍,保定府博野县在康熙中期每斤盐11文,宣统三年即涨价至44文。盐价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运销成本的增加,1700年以前每引成本不过4两,1740年即增加到了7.1两,1788年暴增到12两,导致盐价高昂。
后期由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两淮盐场生产受到了阻碍,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川盐济楚”和“粤盐济湘”等事件。如上所述,四川盐业直到此时都没有恢复过来,反而由于川盐济楚,四川盐业恢复了生命力。四川盐税在之前是30万两左右,川盐济楚之后暴增至200万两,最高400-500万两,可见此时四川盐业兴旺。

白色黄金:清代的盐政与盐商


就全国来看,清政府盐税收入也是不断在增加,从顺治、康熙年间的二百余万两,增加到雍正年间的四百万两,乾隆以后则趋向于五百万到七百万两,占比最开始竟达50%左右,后来随着经济恢复,盐税收入占比下滑,但由于征收隐蔽,仍占20%-30%。
三、盐商本身
盐商最早出现于唐朝刘晏改革,到明代实行纲运制,不在册商人不许贩卖食盐,在册上的也只能在专卖区销售,名额可以世袭,导致出现盐商世家,最典型和最富裕的当属两淮盐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