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他乡的童年》导演周轶君:一个国家的教育是社会上所有东西的投射(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等待超人》电影海报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传统”
界面文化:在片中,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传统是他们教育的基础,例如说以色列的虎刺巴(chutzpah)。而中国又是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在片中你也有提到过,中国的教育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对背诵、练习的强调。你觉得传统对教育会起到怎么样的影响?
周轶君:做了那一集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传统。
传统是什么?因为我们有些传统中断过,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对传统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现在出于一些经济原因,大家会拿出一些传统作为装饰。比如说有一些人恢复“纯传统”的、有点原教旨主义的生活方式,主张跟现代生活绝缘,他们对现代生活有一种敌视。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也应该不是我们传统的本意。
在芬兰那一集里,我发现实际上我们的传统中的确有一些好的教育方式。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教育方法都是传统,但其实要看你从哪个时间点来截取传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到底是哪一个年代才这么说的?真的很普遍吗?还是说,我们之前也曾经强调要理解?
在芬兰,“愤怒的小鸟”创始人让我非常惊讶,他能说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话来,我发现芬兰人与中国古人对教育也有相似的理解。芬兰的通识教育叫“现象教育”,就是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实际上在我们很早以前的那种私塾教育中,学堂的老师也是什么都教,也是跨学科的。那时候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课本,老师可能也是今天从一个事情开始讲。像孔子的那种问答,就是大家在生活当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来问老师,然后在一问一答之间探索这些事情。所以教育的源起可能都是相通的。
我们现在这种界线分明的分科教育——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实行——据说是一战以前普鲁士王国的教育方式。他们当时要迅速地扩张军力,要培养工人,于是用了一些机械式的快速学习的方法。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工人和士兵,让他们能迅速地认字、知道怎么操作机器等等。这种教育服务于某一个特殊目的,为了社会高效运作,而不在乎你的心灵怎么样、要把你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以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都在反思这样的教育是不是该改了。

「专访」《他乡的童年》导演周轶君:一个国家的教育是社会上所有东西的投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