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为大师: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6)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一)知识的数量
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与组织形式是对专家与新手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因素。一般认为,在对知识的熟知程度与拥有数量方面,专家往往在专业范畴上比新手具有更为宽厚的知识细目。
一方面,兰德·斯皮罗(Rand J. Spiro)依据专家与新手所掌握知识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划分为良构知识与异构知识两种不同的类型。良构知识主要指规则简单、步骤确定的知识;异构知识则是指概念复杂、规则紊乱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新手一般只能利用良构知识对那些结构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专家则能在不同的文化境脉下利用良构与异构知识的综合特性来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另一方面,安德森认为专家与新手在知识了解程度上的差别主要源自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概念性的事实、命题与规则的集合,是对事物的状态、定义、性质等方面的描述,是关于“做什么”的知识,这种知识的习得主要以记忆为主。程序性知识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推理步骤、操作指南与办事策略,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掌握主要以理解为主,以记忆为辅。新手在知识的获取方式上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因此掌握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而专家在知识的获得方面主要采取意义建构的加工方式,因而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程序性知识。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安德森进一步指出,要想实现新手向专家的转变,如何高效地完成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知识编译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为在问题解决中促进良构知识与异构知识的习得,进而实现新手向专家的跃迁,大卫·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提出了知识习得的三阶段模型:初级阶段(良构知识)—高级阶段(异构知识)—专家化阶段(图式化知识)。
初级阶段的知识获得主要以事实、规则、技能为主,这一阶段的知识结构一般比较稳定,没有太大的复杂度;高级阶段的知识获得则以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为主,这一阶段的知识大都拥有较高的紊乱度与情境依赖性,新手一般很难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有效的问题表征空间;专家化阶段的知识主要是以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图式存在,这一阶段的知识往往以组块的形式保留,且彼此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在知识的提取过程中,新手主要采用序列搜索的组织方法,按部就班地从长时记忆中索取信息;而专家一般采取相似策略的检索方式,往往只需“窥一斑”就能“知全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