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粤韵丨岭南佳果海纳百川蝉鸣荔红独宠千年(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宋代《荔枝山雀图》,传为宋徽宗所作。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
明清时办活动庆荔枝丰收
元代关于广州佳果的记载也有不少。陈大震《南海志》中记载,当时广州佳果的品种达55种。如今的夏茅香芒、石马甜桃等都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增城还有一处地方与荔枝有关,那就是刻有“荔子漫山红”的南宋摩崖石刻。这块石刻位于荔城街群爱村附近的荔林深处,石上刻的是南宋末年增城籍进士李肖龙的诗。“荔子漫山红”一句,为宋元时期增城荔枝栽培的繁盛提供了重要佐证。
明末清初,南粤大地不仅广种荔枝,还有庆祝荔枝丰收的活动,《广东新语》有这样的记载:“其有开荔社之家。则人人竞赴。以食多者为胜。胜称荔枝状头。少者有罚。罚饮荔枝酒数大白。”这是说,在岭南一带,广府人为荔枝比赛先建立一个活动组织名“荔社之家”,他们的比赛方式是看谁吃的荔枝多,其中,最多的优胜者被称作“荔枝状头”,就是状元的意思,而输了比赛的人就要被罚酒,得把荔枝酒喝得一滴不剩。
清末民初,荔枝栽培更加规模化,20世纪30年代前后,广州果树面积达到150多平方公里,总产量达到14多万吨,是广东省三大水果产区之一。
惊艳世界
半夜忽生乡土梦,屋前屋后荔枝香。
——宋·连文凤
荔枝见证中外
文化深度交流
自16世纪以来,荔枝见证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中国厚重的荔枝文化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荔枝的知名度也攀上历史最高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来华欧洲人对荔枝赞不绝口
早在宋朝时,就有荔枝出口国外的记载。不过荔枝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则要到16世纪之后。据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副教授赵飞的研究,独特的文化感染力使荔枝成了来华欧洲传教士最早关注的果品之一。自1570 年起,他们不间断地以文字、绘画等形式向西方介绍荔枝,并且将果实和种苗带出了中国。
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来到广州,他于1570年在葡萄牙出版了《中国志》,其中使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荔枝:“有一种许多果园都产的水果,结在树叶粗大的大树上;这种水果大如圆李。”而且这种水果“越大越佳,它叫做荔枝”。克路士还写道:“没有人能吃个够,因为它使人老想再吃。”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