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社会取象于大自然:礼制及孝道的神明观(16)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换言之,自然神明与礼制神明观念同源,意义相同。古人从认识大自然,将“天降水质的神精”与“地出火质的明形”的关联,理解为天地万物之生机。依照此天地所提供的榜样,古人经此理解治理天下的理想。这一套商周观念之系统,可称为“哲学之前的神明观”。商周祭祀礼仪的很多特点,均为符合“相配天地之神明”的目标。同时,战国时期哲学神明观,也滥觞于这一套哲学形成之前的上古信仰脉络中。因此,虽然神明观经过了很多时代的变化,哲理化时代又受到学派分歧的影响,但这都源自同一个系统的上古宇宙观。
商周“神明”观念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神明观;二是礼制神明观。战国时期以上两种神明观皆有所继承和发展。自然神明观,被《易》和郭店道家的传统最完整地传承;而礼制神明观,则被儒家礼学传统最完整地传承。
参考文献:
[①]笔者相关研究参郭静云,《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周易研究》,2007年第1期,页7-13;郭静云,《从商周古文字思考“乾”、“坤”卦名构字──兼释“”字》,《周易研究》2011年2期,页17-24;郭静云,《幽玄之谜:商周色谱中表达青色的字汇与其意义的演化》,《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页4-24等。
[②]笔者相关研究参郭静云,《“神明”考》,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儒学丛刊》,北京,商务出版社,2007年,第427-434页;郭静云,《道家“神明”观》,《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高雄师范大学,2006年5月,第153-168页;郭静云,《郭店楚简《太一》四时与四季概念》,《文史哲》,2009年第5期,第20-26页;郭静云,《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第52-61页等。
[③]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1年,第2129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王世民主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后引简称《集成》)器号2614,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⑤]《集成》器号4326,现藏于Nelson-AtkinsMuseum of Art, Kansas City, Missouri, USA(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陈列馆)。
[⑥]《集成》器号2837,出土自陕西岐山县京当乡礼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