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张旭鹏:全球思想史的兴起与作为“织工”的历史学家(11)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Bengal in Global Concept History: Culturalism in the Age of Capital
,2009)则探究了本土与西方碰撞之后的特殊的思想状态。这三本书都受到了后殖民理论的影响,它们的作者也都来自第三世界,能够更好地体会文化和思想的中间状态即混杂状态。张旭鹏研究员认为这类著作的问题在于它虽然强调了理论和思想的混合,但却淡化了起西方的主导作用。文化或思想的混杂性中其实存在着一种权力的不对等关系,这一事实是不能忽视的。
第五种类型关注思想或观念的纠葛(entanglements)状态。“纠葛”这个概念和上面提到的“混杂”(hybridity)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了两种观念或思想纠结状态。但“混杂”隐去了更为强势的一方,而“纠葛”则强调了两种文化或观念相对平等的融合。关于这一类型,张旭鹏研究员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夏德明的《一个从未旅行之人的全球纠葛:一个十七世纪的中国天主教徒和他冲突的世界》(
Global Entanglements of a Man Who Never Traveled: A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Christian and His Conflicted Worlds
,2018)。该书首先批评了以往中西关系史研究中强调西方传教士具有能动性的特点。比如,传统研究认为西方传教士通过采取“适应性政策”,主动接受中国的祖先崇拜等礼仪,进而在传教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中国的儒家天主教徒并非处在被动的地位,他们帮助传教士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天主教著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天儒会通。具体到朱宗元个人,他几乎终其一生都未离开过宁波附近,如何体现其“全球纠葛”?夏德明认为,这种全球纠葛主要表现在朱宗元如何将个人在宗教上的感悟与儒家义理,与一个全球化的天主教世界融合在一起。夏德明指出,很难对朱宗元的文化身份作出清晰而明确的界定,也很难将之置于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之中。作为一个个体,朱宗元身上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多元属性,使他能够跨越多重边界,将不同的网络和空间聚合成一张更大的意义之网。
在某种意义上,朱宗元处在“一个介于多样化的全球结构与地方结构之间的特殊的经验地带”之上,可以有效地将地方史、区域史和全球史这样不同的空间叙事结合起来。张旭鹏研究员认为,前四种类型的研究还无法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思想史,而思想或观念的纠葛才是这一领域最应当研究的内容。张旭鹏研究员给出的第二本著作是托马斯·麦森(Thomas Maissen)与芭芭拉·米特勒(Barbara Mittler)合著的《为什么中国没有文艺复兴,以及这为什么很重要:一场跨学科的对话》(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