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命在于身心“趋衡”(6)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看到他人事业有成,自己无之,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无,只是徒生恶念以损他人之善。第三种心病,见他学业有成,自己不通而生谤心。此等之人,永不得大智慧。第四种心病,指强欲别人从己,却不管因缘.时势之可否,在缘未至时而强行,此亦为不识时务者,故为不良之人。第五心病,指修行人不知修行即修心,心常不足,嗜欲强盛,心乱而不得心定,此在修行中为心“不足之人”,亦是一病。

健康的生命在于身心“趋衡”


心既有病,不除不能修行。《郝太古真人语)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郝大通关于修心方法的一些具体要求:要“低心下意”“洗心悔过”;要“牢拴意马”“压定心猿”;要“安闲守静”“自得其乐”;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要“抱元守一”“绝学守拙”;要“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治心之法,皆以人的心理趋衡作为最基本的法则;有得于此,则能“道气绵绵”“行之得仙”。
对于郝大通所论修道之本与修道之方,其弟子王志谨在他所论基础上作过进一步阐发。王志谨同意郝大通所谓修道之本为降心、见性的说法,认为如果心执着于外物,则形成各利染习,产生种种烦恼障碍,此真心即化成俗心、顽心,不能逢作主宰。为此,就要通过修行,将此俗心、顽心换过,才能使自己本来真心呈现。对于如何才能换过顽心,王志谨认为,“炼此顽心,要般般与俗颠倒,方可中用。”一般人心中有种种私情,这就意味着自己心性上有尘土掩盖而不清不明,欲从情尘中解脱,则要修行自己心性,情尘随遇即遣,遣之又遣,以致丝毫不存,得心性本源清净。也就是说,要把心上因种种染习而生的不良嗜好,烦恼一一除尽,通过做功夫,用气力锻炼,使心地无烦恼障碍,乃至生死境中,巍然不动,种种结缚,一时解脱。因此,修行人穷究生死大事,要在自己的心性上下工夫。
修行要“正心”,以何为“正心”的标准?王志谨认为,正心有如木匠正墨,木匠通过正墨,可以加以斧斤,使材之偏邪悉归于正;心亦有心墨,通过心墨,使心之不正归于正,这就是一种趋衡。
修行之人,如大匠断木。先正心墨,然后于偏邪分处渐加斤斧,就正成材,随宜使用。不得动着心墨,若失了心墨,则无所取法矣。偏邪削尽,心墨端然,自与他相应,可以成就一切器用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