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命在于身心“趋衡”(7)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王志谨认为有一“心墨”,此“心墨”即人心所具之“觉性”“照心”,能发见情尘,辨识真伪,通过去除情尘,存真黜伪,可以复明真性、真心。
对于觉性,王志谨通过举例来说明,人心之中各种情欲、烦恼,以及人我、无明等,就好比一眼大琉璃滑井,如果人对之丝毫不在意,就可能堕落在里头而不得出;如果先识破此为陷阱,方欲下脚时,则急需退步,心所具有的这个急退步、在意照顾的意识,便是“觉性”;心又分“动心”与“照心”,逐物之心为“动心”,觉察之心为“照心”,修行人要“灭动不灭照,更要会得这个灭动底是谁,得则权柄在手,灭也由汝,不灭也由汝。"从而自作主宰。
关于“修道”的具体要求,王志谨对郝大通之说亦有所发挥。
首先,王志谨对于那种勇猛刚强、不肯低心而下意的修炼者亦不认同。他认为,修行者之所以不肯低心下意,是因为其内心存有一种“胜人之心”,这种“胜心”与修持工夫高低有一定联系。他说:修行人有一分工夫,便生一分胜心。有十分工夫,便生十分胜心。既有胜心,则有我相,我相、胜心作大障碍,如何得到心空境灭也。却要重添决烈,把自己身心挫在万物之下,常居人后,自念千万不如人,然后可以遣却胜人底心。心同太虚,则无我也,无我则与道相应矣。
修行不能存“胜人之心”。他举例予以说明此问题,从前山东有个修道的人,拜于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真人门下,跟丘祖说自己修心已经成功,心中炼尽无明之火,面对功名富贵、荣誉侮辱,皆能做到不动心。丘处机真人密遣人试之,日暮造其庵,厉声以杖大击其门,至堂上不脱履便跳上座,道人大怒,其人拱手而笑言;师令某来校勘先生不动底心来。王志谨认为,修行人虽有工夫,但不能存自矜、自夸之念,所谓物来要识破,境来要应过,道心应与俗心有异,心常不动,无争无斗,则近于道。这就是一种保持趋衡心态的验证办法。
故日用当中,以明心为上,要牢拴意马、压定心猿。王志谨说:“有欲情者,人事也;无尘心者,仙道也。”②修道者抱朴含淳,除情去欲,于物无私,曲已从人,修仁蕴德,做到丝毫之过必除,细微之功必积,就能发起向道之心。他在答人问“初心学人,修炼心地,如何入门”时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