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调研】何以智能:类案检索机制的痛点与诊治——以法律和技术的融合发展为论证视域(9)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2)识别要素的“标签化”
识别要素是连接法律数据库与法官需求之间的重要纽带,想要做好类案检索的精准推送,首先要做好案例要素的精准识别,而“标签化”则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案例要素进行更加精细精准的标识。识别要素的标识首先要全面,除了当事人、案由、裁判结果、法条对反等基本信息,还要尽可能的涵盖案件来源、上诉与否、生效情况等信息。这些工作需要技术专业和法律专业的融合,不仅需要技术上通过逻辑运算符号等方式克服汉语表达的语言困境和争议,而且需要在标识法律术语时尽可能够涵盖同义表述,既要全面,又要有标识度和差异性。
(3)数据资源的“分解化”
建议对案例要素进行分解,在案例结构上进行逻辑分割,作为数据资源的案例要素可以分割成“基本区域”和“特殊区域”,“基本区域”包括案例的诉辩意见、事实查明和本院认为三大基本机构,“特殊区域”则包括音频、图像、实物证据等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较高的专业的技术要求。将案例进行分解的目的是推送时可进行优先顺位的匹配,“基本区域”应作为重点匹配对象,是推送时基本考虑因素,在满足“基本区域”的匹配度基础上,再进行“特殊区域”的匹配度审核。
(4)推送功能的“智能化”
智能化推送是指类案的推送不仅依赖于法官的人工检索,而是主动识别并审查“案件标签”,从案例资源数据库中筛查出匹配法官在审本案的案例,并进行智能推送,法官仅需要在推送案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具体需求,即可进行进一步深度的案例融合和匹配推送。智能推送依赖于信息提取和形成知识图谱的过程,不仅需要法律和信息技术的深度交互应用,还需要大批计算机和法律跨界人才,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与法律行业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算法迭代更新,甚至推进多种算法的组合式应用,加速“互联网 人工智能 法律”的智能时代到来。
2.制度设计:基础供给向精准高效的跨越
制度设计方面,当类案检索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实现人工检索向智能推送的过渡,那么制度设计方面也应当为智能推送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细致的制度保障,从而使智能推送能够达到有序的状态。
(1)类案识别的“准确性”
类案的判断标准在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类案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宏大且模糊的话题,既有法律逻辑的困难,也有制度设计的困境。《指导意见》中指出,类案的标准至少包括基本案件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几个关键要素的相似。笔者认为,除了这些基本要素外,还应当加上一些辅助识别要素:证据、程序、审级等,将类案的识别进行进一步精准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判断方式上,不能再简单的依赖识别要素,要充分运用类比的推理方法,积极提取不同案件的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判断其一致性,同时也应当排除两案之间足以排除相同法律评价的相异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