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历史视角下的黄土高原演变规律及规划启示(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学术界对于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与植被覆盖状况的认识存有分歧,但在关键问题上达到了共识,这就是黄土高原植被状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活动的程度,历史上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时期,往往是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时期;反过来凡是人类活动较弱的时期,植被就得到恢复与保护,流向黄河下游的泥沙也得到相应的控制。
2
黄土高原以自然侵蚀为主,人类活动导致的侵蚀为辅。
黄土高原的侵蚀活动由来已久了,至更新世,黄土高原至少已经历了三次堆积、侵蚀交替的轮回期;全新世期间,黄土高原虽然仍有高空降沉堆积,但地貌过程则以侵蚀为主。黄土本身的物理特性,下伏地貌的特征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在黄土高原的侵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类活动既不是促成黄土高原侵蚀过程的唯一因素,也不是主导因素。
陆中臣、袁宝印等学者根据黄土高原地貌发展阶段、河网密度以及黄河下游相关沉积物等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经计算发现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量随时间推移是逐渐增加的,距今31万年的侵蚀早期每年每平方公里为350吨,到距今7.5万年的侵蚀中期增至每年每平方公里6665吨,从侵蚀中期至今又增至每年每平方公里10146吨。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黄土高原相关堆积物之一的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冲积扇在地质时期与历史时期表现了不同的厚度变化,通过量化模型计算得出其在6000年前基本均为自然侵蚀,到4000年前人类加速侵蚀分别在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分别占到8%和2%,到2000年前人类加速侵蚀分别在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分别占到18%和9%,直到目前,黄土高原人类加速侵蚀占30%。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认为,黄土高原重力侵蚀提供的有效沙量达70%左右;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通过对黄土高原南北五个典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的分析,得到泥石流的产沙占整个流域产沙的70%;西北水保所的另外一项研究运用级配分析方法,确定基岩产沙占总产沙量的69%。这些数据都属于自然侵蚀的内容。通过这些不同的研究途径得出的结论证明了在黄土高原的侵蚀过程中自然侵蚀为主这一事实。
由黄土自身的物理特性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自然侵蚀为主的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在整个侵蚀总量中仅占较小部分,在人类活动最强的阶段加速侵蚀也仅占30%,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减弱,加速侵蚀的比例逐渐减少,自然侵蚀所占的比例则相应提高。因此,不应把黄河看成是生态破坏的象征。黄河大量泥沙不是人类活动招致的,在黄土高原植被由于人类开垦破坏之前,沟谷系统已经在发展,水土流失现象在黄土高原原始植被的生态环境中早已存在。科学研究的结果指出,假使黄土高原全无人类活动,完全恢复黄土地上原有的植被,能够减少的泥沙量最多是30%。人类活动破坏的限量是30%,人类能够控制恢复的也仅是30%。其余达70%的自然侵蚀量,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难以改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