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自拍的故事(1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3] 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p73。
[4] Sean Kelly, The Self Portrait: A Modern View (London: Sarema Press, 1987) p.24.
[5] “按照拉康的分析,在镜像中获得的主体的形象,是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构成了所有次生认同过程的根源,也就是说,后来人们都以这个形象作为自我认同的基础。这个‘理想我’是什么?‘由于表现了情感的动力,在这种动力中主体将自己从根本上与自己身体的视觉格式塔认同起来。’这种理想化的虚构还会产生种种转换,将“我”与人自己建立的塑像,与支配人的魔影,以及与这种制作的自动机制联结起来。”仰海峰著,《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p317。原文中引文自拉康,《拉康选集》,p110。
[6] 查尔斯·波德莱尔,“现代公众和摄影”(The Modern Public and Photography),1859年,后再版于艾伦·兰切滕伯格(Alan Trachtenberg)编纂的《摄影经典文论》(Classic Essays on Photography, 1980年),p86-87。
[7] 巴耶尔获得了600珐琅用以改进设备和资助进一步的实验,但条件是推迟发布其技术工艺。参见赫尔穆特和艾莉森·葛先姆《达盖尔》,p88。
[8]“正如您所看到的尸体,是巴耶尔先生,正是这个(摄影)过程的发明者。据我所知,这名勤奋的实验者为他这个发现贡献了三年时间。但政府只对达盖尔先生过分慷慨,而对巴耶尔先生无力以施,随后这个可怜的家伙自溺身亡。命运真是多舛啊!他在停尸间度过数日,无人问津。女士们、先生们,以免冒犯您的嗅觉,请最好快速通过,正如您所见,这位先生的脸跟手已经开始腐烂了。”
[9]或是出于成本节约(减少底片的开支浪费,用自己做模特最方便)或是多为自我投射或自我证明。
[10] 【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著,包甦 田彩霞 吴晓凌译,《世界摄影史》,p38。
[11] 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认为摄影成为“那些没有才华的画家的救命草”。这个说法或许有点刺耳,但事实的确如此,很多失业的画家、收入不高的画家、雕刻师开始拿起相机,以拍摄人物肖像谋生,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Ibid., p41。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