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小波|何以安民:现代国家“根本性议程”的赓续与创制(1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健康的言论自由,不能仅靠制订法律条文,还需要全社会有容忍异见的雅量。“立宪国民之于言论自由也,保障之以法制,固为必要,而其言论本身,首当洞明此旨。但察其是,勿拒其非,纵喜其同,莫禁其异,务使一群秉彝之所好,皆得相当之分,反复辩论,获其中庸之理以去。”言论自由不只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更是推动政治文明健康发展的动能力量。
国权因民权而生,不过是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浪漫的想像。民初国权孱弱,民权不彰的现实,使李大钊清醒地认识到两者当是一种“相调相剂、相蓄相容”的关系。
立宪国民之责任,不仅在保持国之权威,并宜尊重人之价值。前者政治法律之所期,后者学说思想之所为。前者重服从、尚保守,法之所禁不敢犯也,法之所命不敢违也。后者重自由、尚进取,彝性之所趋,虽以法律禁之,非所畏也。彝性之所背,虽以法律迫之,非所从也。必使法之力与理之力,息息相攻,即息息相守,无时不在相摩相荡相克相复之天,即无时不得相调相剂、相蓄相容之分。既以理之力为法之力开其基,更以理之力为法之力去其障,使法外之理,无不有其机会以入法之中,理外之法,无不有其因缘以失法之力。
不难看出,李大钊承接了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号召改变国人因袭、奴性、安命之习性的主张。梁启超基于民智未开,进而主张开明专制;孙中山的“训政论”亦与其相近。李大钊对国民性的判断与梁、孙相近,但他对“再造中国”表现得积极乐观。理由是:首先,横看他者,天演之理,莫或能抗:“欧洲战前之一切政治艺术,人文种种,胥葬埋于坟墓之内矣。斯固天演之迹,进化之理,穷变通久之道,国于天地,莫或可逃,莫或能抗者。即以吾人所能为光荣之历史观之,已足示人以迁流之迹,有进无退,不可淹留。”其次,竖看自我,“为势绝重,为力綦宏”:“吾民族思想之固执,终以沿承因袭,踏故习常,不识不知,安之若命……。一国历史之尘积,为势绝重,为力綦宏,弗克坚持一己意志之自由,冲其网罗而卓自树立,破其勒馽而突自解放,举一切迷蔽民彝之死灰陈腐,摧陷而澄清之,以畔夫旧贯而畅育其新机。

对于传统文化的批评,李大钊显然要比梁启超更为激进,其与传统文化决无妥协的主张与陈独秀可谓桴鼓相应,他们已经在为新文化运动、唯民主义而呐喊,为即将到来的大众社会(mass society)开门纳客。如果说梁启超身上折射出积极的现实主义,其精神气质是精英主义;那么,李大钊身上则洋溢出豪迈的浪漫主义,其思想底色是唯民主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