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的世界及其在中国的影响(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陈众议在“编者序”中将博尔赫斯的创作特征归纳成四点: 1 、特隆世界:幻想与现实,孰虚孰实。 2 、圆形废墟:梦境地与人生,孰先孰后。 3 、另一个自我:此我与彼我,孰是孰非。 4 、皇宫寓言:文学与现实 ,孰真孰假。《作家们的作家》较为全面地收罗了博尔赫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有关论述,尤其是对自己作品的解说,对于我们理解博氏作品极有助益。而其中所阐述的文论观,某种程度上是在印证他本人的文学创作,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和准确评价博氏作品不可或缺。
经过王央乐、陈凯先、陈光孚、陈众议、林一安、王永年等整整一代西语学者的译介,博尔赫斯在中国获得了巨大反响,尽管这种反响相比起西方来要晚得多,但毕竟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如果我们暂且不论博尔赫斯的诗歌对西川、王家新、唐晓渡、孙文波、张曙光等诗人的影响,那么不难看出博尔赫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其实集中于 1985 年以后对所谓先锋文学作家的影响。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出受博尔赫斯影响的一批作家作品,如马原的《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格非的《褐色鸟群》、《青黄》、《迷舟》,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余华的《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潘军的《流动的沙滩》等等,此后的作家作品中虽然也有不少博尔赫斯的影响,但已变得较为模糊、隐晦和深入。换句话说,博尔赫斯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依然存在,只不过已由简单的借鉴模仿上升到了消化吸收。
现在我们的论述依然集中于 80 年代后期,因为它更典型和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影响关系。这种影响基本上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的影响,一是技巧层面的影响。当然,我们前面所论述的博尔赫斯作品中的“时间”、“循环”、“梦幻”,既可以说是观念层面的,也可以说是技巧层面的,两者往往是重叠互见,合二为一的。出于行文的方便,现从观念与技巧这两个层面分开论述博尔赫斯对当代先锋作家的影响。
先说观念层面的影响。应该说,博尔赫斯的文学观念对中国先锋作家的影响是深刻的,给当代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质素和新的可能。余华的《现实一种》是一篇充满寓言色彩的小说,名为“现实”,其实却是远离了现代文学书写现实的传统,重新构造了一个虚幻的现实。这种虚幻现实的观念就完全来自于博尔赫斯。余华在 1989 年的自述《虚伪的作品》中,说了一段颇似博尔赫斯的话,他说他所使用的是“一种虚伪的形式。这种形式背离了现状世界提供给我的秩序和逻辑,然而却使我自由的接近了真实。”这其实就是博尔赫斯关于真实与虚幻的观念。他的《此文献给少女杨柳》还集中地表现了“时间”这一博尔赫斯最热衷的存在形式。“时间的意义在于它随时都可以重新结构世界,也就是说世界在时间的每一次重新结构之后,都将出现新的姿态。”它清楚地表达了余华试图以虚拟的时间世界来重新结构世界的企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