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群|正史中的痾(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有两部史书记载了心腹之痾:《汉书》二段,一是心疾死,二是丧心死。《隋书》三段,一是天夺其心,二是精魄已乱,三是丁忧不尊。其余十三部史书《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元史》《金史》《明史》《清史稿》,均未见到心腹之痾的记载。
班固《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两段心腹之痾的故事,均取自《春秋左传》。略记如下:
一是《汉书》思心之不:“《左氏传》昭公二十一年春,周景王将铸无钟,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夫天子省风以作乐,小者不窕,大者不摦。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摦矣,王心弗(戈加今),其能久乎?’刘向以为是时景王好听淫声,適庶不明,思心霿乱,明年以心疾崩,近心腹之痾,凶短之极者也。”它是说,周景王将要建造无钟,泠州鸠说道:“周景王患心腹疾病将要死去了!听察音乐是天子的职责,不能以此为休闲作乐。不然心为音乐所感染,就会生出疾病来。”刘向解释说:“那时周景王好听淫荡的音乐,是非不明,心绪烦乱,第二年患心疾而死。正是心腹之痾的征兆。”(《汉书·五行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二是《汉书》思心之不:“昭公二十五年春,鲁叔孙昭子聘于宋,元公与燕,饮酒乐,语相泣也。乐祁佐,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五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冬十月,叔孙昭子死;十一月,宋元公卒。”它是说,昭公二十五年春天,鲁国的叔孙昭子与宋元公饮酒作乐,两人谈话时相对落泪。乐师祁佐对他人说:“这两个人都要死去了。我听说哀乐而乐哀,都会引起心疾的。心腹的精爽就是魂魄,魂魄离开了,人还能长久吗?”结果当年十月,叔孙昭子死了;十一月,宋元公死了。(《汉书·五行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隋书·五行志》记载三段心腹之痾的故事,均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略记如下:
一是《隋书》思心之不:“陈祯明三年,隋师临江,后主从容而言曰:‘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弗摧败。彼何为者?’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臣每患官卑,彼若渡来,臣为太尉矣。’后主大悦,因奏妓纵酒,赋诗不辍。心腹之痾也。存亡之机,定之俄顷,君臣旰食不暇,后主已不知惧,孔范从而荡之,天夺其心,曷能不败?陈国遂亡,范亦远徙。”它是说,陈后主与隋兵临江对垒时,听信奸臣孔范胡说八道,盲目乐观,饮酒赋诗,不知畏惧,导致兵败人死,陈国灭亡。(《隋书·五行志》《陈书·后主本纪》《南史·恩倖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